解读“油车港中学现象”
图片由秀洲区教文体局提供
油车港中学,一所坐落于乡村的中学,是什么让家长谈起它时眼眶里充盈着热泪?是什么让老师谈起它时充满自豪之情?是什么让上级领导谈起它时称叹不已?在第2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走进它,解剖一个样板,感受一种理念,传递一种精神。
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信念。“教学生三年,替学生想三十年,为国家想三百年。”做“起点”上的“终点思考”,油车港中学的老师们尽心尽责地托起每位学子的梦想。我们深知,不是每个人都是天才,但无论贫富差异,还是素质高低,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成就梦想的权利和路径。教育为本,英才辈出,才是我们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
在这里,我们触摸到一种情感。老师对岗位的热爱,学生对老师的敬爱,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家长对学校的信任……那是一个生态链,缘于对信念的执著与追求,学校、社会、家庭、个人组成一个共同的进行时,迸发出强大的力量。
在这里,我们找到教育的力量。“老实是最大的智慧,严格是最美的爱护。”每一位老师都细腻地体察学生的心情,用澎湃的激情感召学生,用细致入微的关怀引领学生。老师一点一滴的关爱流淌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一个又一个的奇迹由学生们创造着。
“这里学费不贵,但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数量不少,可谓价廉质高,适合我们工薪阶层子女就读。”七(6)班钱诗渊的爸爸道出了绝大部分家长把孩子送入油车港中学就读的原因。2011年,油车港中学有92人考上了省一级重点高中,重点率为16.8%,中考成绩列市本级公办学校第一。
“这里的老师,左手教书,右手育人,首先教会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只顾成绩不顾品行。”朱俊轩的妈妈知道儿子卫生习惯不好,开学第一个星期给他准备了5双袜子,让他穿完一个星期再带回家,但是令朱妈妈惊讶的是,那个周末儿子并没有把臭袜子带回家,而是在老师的教育引导下自己在学校里洗掉了。
“这里的校风很好,学生很团结,老师很负责,成绩差的学生在这里也能得到很多的爱和关怀,由此,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比较足。”王超豪的成绩在一年之内从年级的第105名上升到了第65名,爷爷对此倍感欣慰。
一个“谢”字道不尽感激之情,一声“好”字不足以涵盖对学校的赞美,从家长们的深情讲述中,从老师们的细细追忆中,我们听到了一个个令人热泪盈眶的故事,比如“冯程精神”,比如油中人的“能量传递”,从这些细节的力量中,我们明白了为什么这所乡镇中学有着如此好的口碑。
“冯程精神”
——每一个努力的孩子都能发光发热
“活着很痛苦,不如死去。”这不是出自哪一位诗人的终极关怀,也不是谁经历了生活重创后的苦难宣言,这是一个未满18岁的九年级学生的日记片段。他叫冯程,曾经是彭家福老师的学生,当彭老师看到这则日记时,他傻眼了,“一个正值青春年华、未来还有着无数幸福时光的少年,怎么会产生如此心灰意冷的念想?”
此后,彭老师对冯程加倍留意,他发现冯程很没自信,对生活没有信心,而这主要是因为他对自己不太好的成绩感到自卑。自卑但是懂得努力,这是冯程的优点,体育中考成了他人生的一个拐点。
在体育中考中,冯程“不幸”抽到了长跑,说“不幸”是因为他的长跑成绩在班里一直是倒数第一。训练时,其他同学每天跑3圈,冯程就跑6圈,他相信只要自己比别人练得多,一定能通过考试。彭老师看到了冯程的这一闪光点,当着很多人的面表扬他,还安排体育委员每天陪他训练,慢慢地,冯程的状态开始转变,自信的微笑出现了。体育中考时,冯程交出了一份令人兴奋的答卷——满分过关!
“当你认为世界在抛弃你的时候,是上天在跟你开玩笑,其实,它是在酝酿一个更大的怀抱来拥抱你。”这是冯程后来写在黑板上的一句话。彭老师知道,这个时候,冯程这只迷途的小羔羊已经找回了自信,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冯程没有令人失望,他把对付体育考试的决心用到了文化课学习中,考进了嘉兴市高级中学,而他的“冯程精神”也成为了彭老师和油车港中学的财富,传递给每一位新进校的学生。
每一个学生都有或多或少的弱项,同时也都有掩藏其中的优点。挖掘优点,让学生发光发热,是油车港中学老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态度。他们说,如果一味盯着学生的缺点,只能让学生自卑无力,发现优点才能让孩子抬头挺胸自信生活。这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
“能量传递”——爱在细节中体现
张宇超是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一上考场就考砸的学生。就这个事情,张宇超的小学班主任还专门打电话给陈冬秀老师,陈老师一开始还不相信,几次考试下来,发现确实如此:张宇超有轻微的恐考症,一上考场就冒冷汗。
陈老师找张宇超聊天谈心,慢慢开导他,激励他克服恐考症。一次考试前的无心之举,让爱的能量开始传递。那次考试前,陈老师照例对张宇超说了几句鼓励的话,不经意地握了一下张宇超的手,发现他的手在冒冷汗,很凉。张宇超说:“老师,我的手很凉,是不是会考不好。”陈老师回答:“老师的手很暖和吧,老师已经把能量传递给你了,你放心考。”那一次考试,张宇超发挥得很好。打这以后,每逢考试,张宇超都会找陈老师聊天握手,渐渐地,很多同学也都来找陈老师握手。
中考时,班里每一位同学都和陈老师握了手,传递了能量。不过张宇超又发生了意外,他把第一门考试中的两道题的答案写反了,出考场后,他急得哭了,但是还有下一门考试在等着他,一定要尽快调整心态,看到陈老师衣服上别着的笑脸头像,张宇超提出想让老师借笑脸给他用一下,让他在考场上能感受到老师陪在身边的力量,陈老师亲自把笑脸别在了张宇超的衣服上。不一会儿,各科的老师都找到张宇超,不约而同地把笑脸别在了他的衣服上,细心的老师们还和他握了握手,这一幕,让每天都有故事在上演的校园,更显温情脉脉,柔情似水。
像这样的感动还有很多:成绩中等的周俞冰学习动力不足,小周生日那天,朱圣东老师送上了一张生日贺卡,上面写着“人因为梦想而伟大”,处在成绩“夹心层”的小周哭了,她感到没有被老师忽视;吴俊涛的父母在深圳做生意,平时没人管,成绩一塌糊涂,陶建平老师当起了小吴的“爹妈”,还和小吴签了君子协定,只要考到了预期目标,自己就去操场跑8圈,青春期的男生为了不输给老师,从此发奋学习;还有原本垃圾乱扔、不合群的王超豪,在老师一次次的苦口婆心劝导下,改变了自己的坏习惯……
爱在细节中体现,能量在关爱中传递。一个握手、一张贺卡、一份君子协定,让学生感受到的是老师对自己犹如父母、兄长般的关爱和重视,对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来说,至关重要。
“四步法”——创新教育的油中实践
油车港中学的朱成兵老师说,学校很喜欢两类学生:一种是来学校为自己寻找一个舞台的学生,他要给未来的自己寻找一个能支撑起来的更大的平台;第二种是勇于改变自己的人。“你不要怕自己的成绩差,学习不好,只要你有改变自己的决心,这一点很重要。”
朴实的农村中学老师把培养学生的过程比喻成农业生产的过程。农业生产有四步:第一步是耕田松土,第二步是选种育种,第三步是移栽浇水,第四步是施肥管理。
油车港中学的“耕田松土”是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选种育种”不是指挑选学生,而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要和特点,因材施教。学校的老师经常会和学生的小学班主任联系,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情况,记录档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再对学生进行分配,看哪一个学生适合进入哪一位老师的班级;“移栽浇水”,不是指传统的灌溉,就像现在讲究滴灌技术,既节约成本,还可减轻学生负担,油车港中学的教学从来不会让学生感到“亚历山大”;“施肥管理”是指教学质量不是靠一下子抓出来的,而是要靠三年的积累。三年何其短,每一个老师都很珍惜每一届学生的宝贵三年。学校倡导的也是“三年一整体,全校一盘棋”。
油车港中学培养学生的“四步法”折射的是一所学校对每一位学生的负责态度和使命担当。我们看到的是,油车港中学的老师们在平凡中的一种追求,平静中的一腔热情,平等中的一颗爱心,平常中的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