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9个水文测站超警戒水位,7个超危急水位 直接经济损失已达3.62亿元

2011年6月21日 10:12 [ ] [打印]

  后续报道

  -《今晨5个水文站水位超警戒线》

   6月3日至昨天,嘉兴市已遭受4次强降雨,我市河网水位全面上涨,19日上午,嘉兴水文测站水位一度涨至2.26米,超危急水位40厘米。截至今天上午6时15分,全市9个主要水文测站全部超警戒水位,7个超危急水位。

  受强降雨和高水位影响,我市多个县、镇受灾,据初步统计,本次梅汛期的强降水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2亿元。

  

  客水导致水位猛涨

  自18日晚上9时起,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多次接到秀洲区油车港、南汇、王店和国际商务区等地群众来电,反映河水漫过土堤,快速流进住宅区,淹没出行道路。受灾最严重的是秀洲区王江泾镇,昨天上午,王江泾镇长虹公园处在一片汪洋之中;在王江泾镇大坝村,持续上涨的洪水漫过堤岸,淹没了村民凌龙观家的院子和出行道路……

  昨天下午起,我市基本无降雨,但各水文测站的水位仍然快速上涨,记者从市防指办了解到,源源不断的客水,是造成我市水位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我市上游水主要由太湖太浦闸和东苕溪流域德清大闸控制,昨天上午,德清大闸最大泄洪流量达每秒300立方米,我市北部地区多处堤坝决口,王江泾等镇和大量村庄受淹。

  据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初步统计,受强降雨和高水位影响,我市遭受较大灾情,全市7个县(市、区)、59个镇(街道)受灾,受灾人口23万,本次梅汛期的强降水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62亿元。

  

  子弟兵决战王江泾

  18日晚的一场大雨,使本来已超过危急水位的王江泾镇水位再次上涨,至19日上午,洪水已漫过王江泾镇段的京杭大运河两旁的防洪堤。人民子弟兵在王江泾镇以决战的精神,冒雨紧急抢险,避免了一场灾难。

  洪水眼看就要淹没王江泾许多居民的家。驻嘉某部近300名官兵接到抢险指令后,迅速赶到现场,搬运11400多个沙袋,筑牢漫水的大运河防洪堤。记者在现场看到,受淹最严重的地方水位在1.50米左右,子弟兵们背着沙袋在已经被洪水淹没的小路上来回飞奔。通过近两个小时的艰苦战斗,长2500余米的王江泾镇运河两岸危险河堤被加高50多厘米,确保了王江泾镇的安全。

  

  南排工程已排涝

  2.5亿立方米

  根据省防指会议通报和气象部门预测,这两天,嘉兴市仍有强降雨,过程雨量40~70毫米,再加上太湖周边江苏、上海、安徽等地都普降大雨,太湖和东苕溪水位进一步增高,德清大闸和太浦闸随时可能加大泄洪流量。18日下午,省防指召开视频会议部署新一轮强降雨防御工作后,嘉兴市防指继续召开形势研判会议,再次部署当前防汛工作,对地势较低的城市老居民区、城镇、村庄、学校、重要工程设施做好安全检查,及时做好人员安全撤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各地防洪除涝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根据市防指的部署,我市所有圩区工程已全部关闸排涝,并组织人员加强堤防和设备的巡查。各地城市防洪工程也全面启动,南排工程全力排涝,长山闸增大到7孔,南台头闸开3孔,盐官枢纽开4台泵全力排水。截至目前,南排工程已累计排放涝水2.5亿立方米。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施兰 通讯员 徐进明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航道水位超危急水位25厘米 嘉兴航区全面封航 逾千艘船舶滞留
·今起气温重攀30℃ 未来三五天午后易现雷阵雨 需引起注意
·李卫宁在检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时强调党员干部要冲在第一线
·省领导来禾检查指导抗洪救灾工作 实地了解雨情、灾情和抗洪情况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