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严卫作站在自己承包的农田前,指着成片的小麦说:“没用了,都没用了。”他随手从田里掐了几根麦穗,颗粒饱满的麦粒上长出了一个个小小的绿芽。
虽然从这个年轻农民的脸上看不出他内心的波澜,但当记者问他今年的损失有多少时,严卫作的神情立即显露出失望。
曾有美好畅想
严卫作是南湖区大桥镇人,以前在嘉兴市区一家图片社工作,后来回家专心种粮。严卫作在大桥镇农建村承包了100多亩农田,种大麦和水稻,收益还不错,去年上半年,他尝试着种了小麦,感觉投入产出比还不错。
经过投标,作为南湖区鹏成农机合作社成员,严卫作今年年初在南湖区东栅街道雀墓桥一带承包了410亩左右的农田,在进行了农田翻整之后,严卫作在这410亩农田里全部种下了春季作物——小麦。
种下小麦的,还包括大桥镇农建村的100多亩农田。严卫作当初算过一笔账,按照正常收益,这么多亩的小麦收获后,应该可以带来5万元左右的利润。而等小麦收割完毕后,正好可以再种一季水稻,正常情况下,这么多亩水稻应该还可以给家里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这对任何一个普通家庭来说,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算了这样一笔账后,严卫作很有干劲。其实,不仅严卫作,他的家人也几乎都把希望寄托在这500多亩农田上了。严卫作的妻子还在上班,不过她对丈夫的举动非常支持。“虽然很辛苦,但我当时信心满满,包括土地平整费用、劳力成本等,我家前期一共投入四五十万元在这些农田里。”严卫作说这话时,苦笑了一下。
连绵雨成“杀手”
播种、施肥……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今年的产量还可以,质量也不错,加上价格还行,小麦快成熟时,我是很开心的。我们合作社以及其他种植了小麦的合作社里的农户都非常开心。”
5月底6月初,严卫作家最早种下的小麦可以收获了,他喊来收割机,收割机的工时费当时为每亩五六十元,严卫作家收割了七八十亩小麦。
之后,便是端午节。再之后,雨来了。
这次的雨,从第一天下开始,就没有正儿八经停过。而这样的天气,正是收获小麦的大忌。
严卫作家的小麦逐渐成熟,等待收割。天在下雨,小麦开始分批发芽,接着开始倒穗,随后出现发霉现象,然后,更多的芽发了出来。
这中间,曾经有两天难得放晴,严卫作和其他种麦大户赶紧找收割机。此时,收割机工时费上涨到200元一亩甚至更多,这还不是主要问题,问题在于收上来的发芽小麦水分太多,没有地方晾晒。本来,合作社添置了烘干机,但含水量超过20%的小麦不可以送进烘干机烘干。
这些天,严卫作几乎没睡好觉。
连续放晴愿望落空
就在我们站在田头了解情况时,同为种麦大户的陈月军(音)骑着一辆电瓶车经过,看到我们,以为我们是专业技术人员,连忙下车,“你们可来了,是不是来帮我们想办法的?”
陈月军甚至连自己的姓名都不太会写,他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种粮收入。作为种粮大户,他在附近种了160多亩小麦。“也是,哪有办法。”陈月军已经种了12年粮食,种小麦也有7年了,可谓经验丰富。
陈月军家提前收了二三十亩小麦,其余100多亩小麦目前正遭遇着与严卫作家一样的情况,陈月军说:“从来没遇到这样的年份,以前就算下雨,总归还有连续放晴四五天的日子,今年的天气简直是想把我们赶上绝路呀。”
严卫作说,一般情况下,只要天气连续放晴3天,小麦就可以收上来不少。第一天放晴,泥土稍微晾晾干,第二天下午收割机就可以下田干活了。如果只晴一天,收割机无法下田。
为了几百亩麦田,严卫作几乎每天都在查天气预报。“一直到20日好像都是下雨天,基本可以断定,小麦大多没用了。如果今天开始连续放晴,还可以有点收获,起码能卖掉做饲料。”
农户损失惨重
实际上,就算现在放晴可以开始收割,农户们也未必愿意收割了。
严卫作说,他带我们看的这片麦田还不是发芽发霉最严重的,收割晾干后估计每亩产量在500斤左右,卖掉做饲料原料的价格大约为每斤0.8元,一亩可以进账400元。
“然而,现在的收割机工时费大约在200元一亩,我还要喊车来拉,还要投入其他劳力,如果烘干的话,一斤成本大约要0.12元,收割的成本估计400元都不够。与其这样,烂在田里倒成了我们的最佳选择。”严卫作又一次苦笑,他甚至没有提到前期投入的成本。
可是,过几天就是水稻的播种期了,严卫作已经动了冒着危险焚烧麦秆、然后利用农业机械进行泥土翻耕的念头。可是,在这样的下雨天,这样的念头连实现的机会也没有。
“错过水稻的最佳播插机会,下半年的水稻种植也将受到影响。”说这话时,严卫作取下了帽子,狠狠地抓了几下头。
陈月军算了一下,估计自家今年种麦的损失在10万元左右,而严卫作家的损失估计要达到30万元。严卫作说:“嘉兴种粮大户的圈子里不少人都互相认识,我知道今年只要是种了小麦、成熟期稍晚的人家,种的面积越大,损失越惨重。我随便带你们去几家,你们会发现情况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