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员工正在进行生产。
数亿元环保资金难除“药厂怪味”
按照当地居民指引,记者沿着何家沟找到了哈药总厂的排污口。这里空气中充满了恶臭气味,出水口流出的黄色污水,与来自何家沟上游的黑色浑水在此处交汇,泾渭分明,十分醒目。
“药厂怪味的确给周围居民带来一定影响。哈药总厂属于微生物发酵企业,这就决定了企业高耗能、高污染的性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和废气就是‘药厂怪味’产生的主要原因。”哈药总厂副厂长马杰说。
据介绍,哈药总厂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重点抗生素生产基地、国家大型一级制药企业,现有员工近万人。
马杰说,刚建厂时周围还都是荒地,最近几年,随着城市扩张,周边居民急剧增加,导致药厂与居民的矛盾凸显出来。像他们这样的高污染企业想要实现对周边环境零污染,并不是简单投入巨额资金整改就能实现的。
哈药总厂环境保护部部长韩洪彬说,上世纪90年代,工厂已经开始探索实施污染治理的途径。1999年以来,他们已累计投入4亿余元用于治理污水和废气,并取得一些成效。但即便这样,距离周边百姓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
哈尔滨市环保局监察支队支队长彭旭说,哈药总厂的污染问题是个“老大难”。多年来,他们一直在对药厂进行专项监测,结果表明臭气浓度历次监测均超标约20倍;污水排放则一直处于“低超标”状态。他们在对药厂施行征收“排污费”等处罚措施的同时,还积极督促药厂针对主要味源先后投入3000余万元,建设了多套气味处理设施,污染已经较从前有所缓解,但确实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药厂怪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