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艺术大师徐悲鸿的这句话道出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创先争优,就是“画乡骄子”张建明的“傲骨”。
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自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参加工作的二十多年来,“创先争优”一直是他的理想和信念,这支撑着他破除万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成绩。周边同事在惊讶之余,不禁会佩服起这个有“傲骨”的领导干部。
青春,因本色而更飞扬
8年的军旅生涯磨练了张建明。1984年,从部队专业到地方以后,张建明依然保持着作为军人本色的硬朗作风,敢打善打硬仗。来到郊区(秀洲区前身)人武部工作后,他吃的第一个“螃蟹”就是组织了应征青年向祖国宣誓活动。当时正值改革开放的初期,这里的人们经商氛围浓厚,千家万户有织机,江河机船连成排,适龄的青壮小伙大多外出经商,一年到头不着几次家,每到冬季征兵期间,往往很难找到人。加之,经商的收入较高,人们的价值观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以至于征兵工作陷入了困局。
反复思索后,一向喜欢创先争优的张建明有了主意。这就是组织全区应征青年向祖国宣誓。“我坚决响应祖国征召,接受祖国挑选,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一排排英姿飒爽的年青人庄严地宣誓,这是应征的誓言,也是成人的承诺。有了这个仪式,他们也就有了对自我的约束。雄鹰选择蓝天,骏马选择草原。一批批热血青年把应征入伍作为无悔的人生选择,把献身国防作为崇高的价值追求。
张建明再也不用为征兵找不到人发愁了,每到征兵季节,适龄的青年人早早地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秀洲,庄严地接受祖国的挑选。令张建明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创新举措还得到了省军区和南京军分区的高度肯定,后又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军推广,张建明更加坚定了创先争优的信念。
家园,因智慧而更美丽
在上世纪80年代,工业尚且不甚发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不像如今这么重视,各地政府追求的更多是GDP指标。“当时,招商引资被列为‘一号工程’,操作中也没有充分考虑到环境问题,不少化工、电镀等高污染的项目也被招了进来”,张建明说。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到了90年代后,人们对人与环境要和谐发展的认识有了进步,对环境的严厉监管也被提到了政府重要的工作日程。如何寻找到一个更好地方式,来进行环境监管,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成为张建明日夜思索的课题。
“我的灵感来自于手机月租费的启发,移动公司收取手机月租费,是因为每一个用户用了一个信道,占用了资源就应当付出费用。那么,企业的生产对环境的污染,是不是也应该付出费用呢?”张建明说,这么一类推,他就产生了收取环境排污权有偿使用费的想法,收取来的资金可以用到环境治理中去,由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充分运用了市场经济的手段来做公益事业。经过一个阶段的探索实践,收效很好。经过推广,这一举措已经成为全国推行的成功经验,已经写入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张建明用他的睿智果敢创造了一个“全国第一”。
接着,顺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张建明创造了两个“全省第一”。在他担任秀洲区环保局局长期间,在洪合建设了全省第一家中心城镇的污水处理厂。洪合镇的毛衫业发达,织机数量众多,人口大量汇聚,因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是日显严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张建明发现,这里的产业水平、人口集聚度、经济实力、民众期望等条件都已经成熟,很适合采用市场化的手段建设一个中心城镇的污水处理厂,由此,他引进大禹污水治理公司独资建设起了洪合镇污水处理厂。“这是一个完全民资的镇级污水处理厂,我们在全省开了先河。”张建明说,建厂后,数量众多的毛衫企业再也不用忧心污水无处排放的问题,当地居民也不再担心生活环境污染问题,处理后的水达到了排污要求,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解决了当地政府多年来想做而没能做的民生难题。
7年前,县级污水管网全覆盖争创了浙江省的再一个“第一”,给秀洲区50平方公里内的人们带来福祉。那时,张建明采用了外资、民资和国资“三资并进”的策略,将全区的污水管网铺设到村进户,总共投资了1.5亿元,用了3年左右时间,完成了这一重大民生工程,获得了百姓人家的交口称赞。
“不把矛盾交给下一个环节。”在张建明的办公桌上,他的党员先锋承诺牌闪亮郑重。多年来,他兢兢业业,始终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创新工作机制,带动全体干部职工为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艰苦奋斗,创先争优,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真正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
生命,因“水”而更精彩
秀洲人民不会忘记,1991年太湖大水时王江泾水位超过危急水位高达49天、创历史之最的焦灼;“99630”洪灾以后,获知北部地面沉降严重时的不安;2007年16号台风“罗莎”来袭时北部地区汪洋一片的无助……在秀洲区的北部有一片300多平方公里的低洼地,涉及王江泾、油车港、新塍三个镇,该区域存在着地势低洼、地面沉降严重、排涝设备老化、生活区防洪能力弱等防洪问题。
往年面对连年水淹,当地想发展种养业的农民对此唯有苦笑,洪水把村民的心都冲冷了。王江泾村好几位村民无奈地告诉记者,以往只要一下雨,王江泾这带村子肯定最早被淹。“因为担心被水淹,我们村农民的承包田里只敢种水稻,晚稻收起来后宁可抛荒,也不愿在地里种上油菜等经济作物。你想啊,万一连着几天下大雨,油菜根泡在水里,那岂不是血本无归了!”村民们说。耕种的收成完全得看老天的心情,运气不好,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和蔬菜就荡然无存了。可喜的是,北排、红旗塘配套河道工程的建设,使周边村民相继受益。
“他工作踏踏实实,酷暑里头顶烈日,三天两头跑到工地察看。”在采访秀洲区水利局局长、党组书记张建明时,区水利局水利科科长朱连根这么说。
体现民生就要尊重民意。由于防洪工程施工现场地形条件复杂,临河居民房屋多,施工中政策处理问题多且难度大,工程建设导致百姓房屋补偿等矛盾十分突出。谈到了工程推进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张建明回想起了和同事们日夜奋战的日子:项目前期,通过全方位的宣传,使百姓对北部防洪改造工程规划都心中有数;项目开工前,通过多次走访终于拿到由户主签字,100%同意的项目建设告知书;项目建设中,对于少数不能较好配合政策处理的村民,一次次上门做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自2007年4月担任秀洲区水利局局长以来,张建明围绕“人水和谐”这个中心,团结和带领部门全体干部走村访户,将全部的精力扑在秀洲水利事业上,为百姓安全用水、抵御水患保驾护航。在他任职后,多渠道筹措资金并力争建设的总投资4.38亿元的三大民生水利工程,堪称当地水利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北部防洪排涝改造工程,将让王江泾、油车港等地势低洼乡镇不再“有雨必淹”;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将令农村居民喝上“安全水”;河道清淤整治工程,将使秀洲千里河道变得碧波荡漾。目前,本届政府要完成的这三大民生水利工程正按计划全面实施。
“从千方百计争取建设资金,到对于工程的设计,审批,管理,无不凝结着我们每个水利人的心血。”张建明说,在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实施以前,秀洲区先后实施了块石护岸和大包围等项工程,但迫于建设资金不足等因素制约,这些工程只能是修修补补,小打小闹,抵不住大的雨情和汛情。
“北排、红旗塘配套河道路工程项目多、投入大,在项目实施中‘两条腿’走路还不够跟不上进度要求,得‘五条腿走路’才行。”张建明告诉记者,这个形象的比喻在水利工作者中间广为流传。所谓的“五条腿走路”,就是全方位向上级争取资金。省发改委“强塘固房”专项资金、省水利厅北排红旗塘配套工程专项资金、省交通厅重点工程水利修复专项资金、国债保险资金及外国政府贷款资金支持、市政府水利专项资金成为了引领项目前行的“五驾马车”。
“嘴巴就是生产力。”张建明笑言,通过全方位的积极争取和协商沟通,有了足够的资金保障,既成就了他的三个“前所未有”,也幸福了千家万户。数载与水为伴,张建明把青春化为丝丝清泉滋润心田,基层水利工作者那“献身、负责、求实”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了完美诠释。
记者感言:
采访中,记者深深地感到,张建明的“傲骨”不是赶时髦,是实实在在的精神追求,只是不经意间与时下的“创先争优”活动宗旨相应相合了。他其实并不“傲”,工作生活中,张建明一直保持着谦虚务实的低调作风,被评为2010年秀洲区十大“画乡骄子”之一后,也是如此。多年来,他用自己的方式为秀洲百姓排忧解难,创造幸福生活。从他身上,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清廉奉献的优秀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