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大姐,这个事情太气人了,你一定要给我们评评理。”昨天一大早,洪合镇新居民调解室就来了几名吵得面红耳赤的新居民。
“别急,别急,有什么事都好商量。”今年41岁,被他们称为“伍大姐”的调解员伍梅菊一边安抚几个人的情绪,一边仔细询问缘由。了解他们争吵的原因后,伍梅菊耐心细致地做起了调解工作,最终几名新居民当场握手言和。
吵吵闹闹进来、开开心心离开,这样的场景现在已经成为了洪合镇新居民调解室的一道“和谐风景线”。大家都说,伍梅菊是真心为新居民们排忧解难的“好大姐”。
勇挑重担
“以新调新”解纠纷
伍梅菊现在每天都很忙,自2009年2月担任洪合镇新居民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以来,她把心与洪合镇7万多名新居民紧紧地连在一起。两年来,她和“搭档”已经帮助当地新居民治愈了310多个“疑难杂症”。
“说实话,刚开始被大家选为调解员的时候,我也有顾虑,担心自己做不好。”伍梅菊告诉记者,过去她一直在老家重庆种地,2003年才和丈夫一起来洪合做羊毛衫加工生意。只有初中文化的她,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调解工作,更没有受过法律方面的相关培训。
“身为一名党员,就应该尽己所能为大家排忧解难,所以我接受了这个挑战。”伍梅菊深有感触地说,大家工作生活在一起,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如果能成功调解了,有时坏事能变成好事。
正是凭着一颗为民办事的心,伍梅菊一边用心工作,一边认真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在实践中摸索经验,硬是把新居民调解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如今,洪合镇这个调解室在新居民中的威信越来越高,因为它不仅帮忙化解矛盾纠纷,还积极为新居民进行妇女维权、介绍工作等,大家平时遇到什么困难,都喜欢跑到这里来找“伍大姐”。
合情合理
“三乡三情”得人心
俗话说:老乡见老乡,有事好商量。针对洪合镇新居民人数众多的实际,一段时间的调解工作做下来,伍梅菊和“搭档”还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调解“高招”——“三乡三情”调解法,即以乡音、乡俗、乡情和亲情、友情、感情为基础,在矛盾调解中,用好老乡情,打好感情牌。
四川籍新居民小罗和小陈两家人闹起了别扭,两人一起到新居民调委会寻求帮助。“在你们心目中,有没有两家都信任的人?”伍梅菊问道。听双方都说出了一个叫“三哥”的四川籍新居民后,她立刻赶到“三哥”家中,经“三哥”出面调解,小罗和小陈两家言归于好。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四川籍新居民罗某与仙居籍新居民王某因一件干洗的羽绒服大动干戈。伍梅菊把两人约到调解工作室,耐心劝说,最终双方各让一步,相互承认了自己的疏忽,达成了赔偿协议。
承揽加工、伤害赔偿、租房纠纷……“三乡三情”确实在调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下半年以来,伍梅菊利用老乡之间风俗习惯相似、说话方便、平时打交道多等优势,成功化解了一起又一起纠纷。“新居民大多家境不宽裕,一旦遇到纠纷,通过诉讼途径对他们来讲成本高。”伍梅菊说,“只要你真正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替他们着想,你说的话,他们肯定是会听的。”
热心助人
温暖送到群众中
新居民外出务工、创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意外,平日里,伍梅菊经常走村入户,了解新居民的工作生活情况,积极组织开展困难帮扶活动,将温暖送到困难群众中。
重庆籍新居民田某6岁的儿子在使用电器时意外触电死亡,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沉痛的打击。事情发生后,伍梅菊多次来到田某家,帮助他们走出丧子的阴影;四川籍新居民胡某发生车祸,导致左腿小腿骨折,花去医药费1.5万余元。突如其来的事故,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伍梅菊得知情况后,主动上门为胡某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
每逢佳节倍思亲,每到特殊的日子,伍梅菊还总是牵挂着那些困难新居民。去年中秋节前夕,伍梅菊专程来到新居民老张家中,为他们送去慰问品和慰问金。老张身患残疾,其妻子于2005年因病去世,家中有4个小孩均处读书年龄。“伍大姐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逢年过节都来看望我们。”老张感激地说。
“大家同在‘第二故乡’工作生活,我们就是一家人,遇到困难一定要互相帮助。”伍梅菊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群众感言】洪合镇新居民饶仁华:伍大姐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用心帮助每一名有需要的新居民,在琐碎平凡的工作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