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大小城事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岁月:寻30多年老账本折射出的沧桑巨变

2011年4月27日 09:39 [ ] [打印]

  沈永林是嘉善县天凝镇洪南社区的一名普通村民,今年虽然已经76岁了,但如果你要问起,他在30多前的某一天上街都买了些什么?花了多少钱?又有哪些收入?他都能一一回答出来。昨天,他向记者展示了一本“老宝贝”——记录着每天收支账的“袖珍收支册”,时间跨度从1978年1月至今。

  老人记账记了47年

  翻开早已泛黄的封面,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行行密密麻麻的小字,总共记了121页,很清晰地显示了1978年1月至今的收支明细,30多年来,一天不落。沈永林说,他最早是从1964年开始记账的,但是因为搬家等方面的原因,1964年至1977年的老账本不小心弄丢了,如今这本账本已经成了全家人的“宝贝”。

  “记得1964年,因为我结婚了,在家又排行老大,我爸爸就把当家权交给了我,他向我交代说,他年纪大了,想清净一下,免得劳心劳力。”沈永林告诉记者,当时家里老老小小共有7口人,想要把家当好,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为了量入为出,平衡收支,沈永林便开始每天记账,以做到心里有数。

  收支册上不断变化的数字,也折射了沈永林家几十年来的生活变化。1964年那会儿,沈永林在生产队劳动,每个月的工资还不到20元,而现在,他每个月都能拿到464元的养老金。“虽然物价在涨,不过收入增加了,市场上的物资也很丰富,比起过去现在的生活要好很多,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了。”沈永林说。

  对于沈永林的举动,老伴陈玉玉最初很不理解。“我们刚结婚没多久,老头子就拿了本本子在那记,哪天上街买包盐,他都要问来问去,我真担心嫁错人了,那么抠门的人!”说到这里,陈玉玉笑了起来,“那时农忙,干了一天活,累都累死了,结果他回到家,非得拿本本子烦我。”如今,每当沈永林拿起账本说起过去的事,陈玉玉就觉得很幸福,因为以前的日子原来是那么艰辛。

  每一笔收入都写着幸福

  1.关键词:出售大麦和稻谷(1984年)

  记录:①6月21日~30日:出售大麦1509斤(192.39元)、议价大麦499.5斤(75.42元);②7月28日~8月7日:出售早稻谷2671.5斤(320.58元);③11月27日~12月2日:出售干谷1990.5斤(412.65元)、议价谷1595.5斤(331.07元)。

  讲述:对于那一年的这三笔收入,我是记得很清楚的,因为这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第一次出售自己家种植的大麦和稻谷,心里也特别高兴。从账本上的收支明细也可以看出来,每一次售粮后,我都要添置一些东西,出售早稻谷那次,还花了一角八分买了冷饮,这在当时算是很奢侈的支出了。

  背景:1980年10月,嘉善原善西公社鑫鑫一队在副大队长兼生产队长陈金命主持下,将集体农田包产到户。该县县委、县政府调查后给予热情支持,并因势利导逐步推行。到1983年底,全县有3596个生产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占全县生产队总数的99.86%。

  2.关键词:进乡镇企业打工(1990年)

  记录:9月2日~14日:领存款111.37元、志成交款70元。

  讲述:志成是我的第三个儿子,我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都进了水泥厂,1988年年底,志成办了进手套厂的手续,1989年他开始正式工作,但那一年基本上没有多余的钱上交。到了1990年,他把70元交给了我,我们全家还为此庆祝了下,因为3个儿子都进乡镇企业工作了,那一年3个儿子每月可以挣350元左右。

  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嘉善乡镇企业获得迅速发展,在沈永林所在的乡镇就有日用品厂、水泥厂、手套厂等众多企业,这对繁荣乡村经济、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逐步减少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等具有重要意义。

  3.关键词:养老金的变化(2010年)

  记录:1月18日~31日:养老金(928元+120元)。

  讲述:我和老伴的田已经被征掉了,2007年拿到了养老金,当时两个人共580元,现在一个人就有464元了。去年1月,当得知国家要对60周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时,村里的老人都开心极了,因为这样两个人又可以多120元,手头就更宽裕了。

  背景:1999年,嘉善建立被征地农民养老生活统筹制度;2007年,进一步完善被征地人员养老生活统筹;2008年,对全县70周岁(含)以上高龄老人实施养老基本生活补助;2010年起,对60周岁以上老人发放基础养老金,取代2008年实施的养老生活补助政策。

  这些支出项目已经消失

  1.农业税

  记者翻开沈永林的账本发现,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固定的支出项目,那就是“农业税”。从记录来看,沈永林在1989年上缴的农业税是113元,而到了2003年,他家所上缴的农业税则为40.09元。另外,诸如教育附加费等支出项目也不时出现。而从2005年起,他的账本上已经不再出现这些支出项目了。

  记者了解到,嘉善在农村税费改革前,农民负担有乡镇统筹费、以资代劳款、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屠宰税、村提留等,总额4731.63万元,人均159.6元,亩均104.3元。2002年7月1日,嘉善县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进行农村税费改革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行“减调改稳、合理负担、转移支付、配套进行”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税费改革。

  到了2005年7月,嘉善又全面启动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农村税费改革得到进一步深化。至此,嘉善县全面实现农民“零负担”。

  2.透支款

  记者翻开沈永林的账本发现,在1978年的收支明细中,有两笔支出显然带着深刻的历史印记:“1月22日:归还生产队透支款16元;2月15日:上交透支款10元。”原来,农村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前,粮食等是定额分配的,然后以劳动工分的形式“秋后结算”,如果全家劳动力在一年中所得工分不足以抵消粮食等定额,那么就会产生透支款。

  “那时孩子都小,所以工分并不高,透支是常有的事,1978年2月15日已经过完年了,但上一年的透支款我才刚刚还清。你看收入明细就可以发现,我之所以能还清透支款主要出售了2092斤猪草和一头156斤重的猪。”沈永林说,那时很多劳动力缺少的家庭,日子是过得紧巴巴的,一些生产队试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增产明显,投入少产出多,农民收入增加,受到社员欢迎,随后大家也都跟进了。

  3.摆渡、轮船费

  记者翻开沈永林的账本发现,从1978年至1989年,不时可以见到“摆渡费”和“轮船费”这两个支出项目。从1978年1月28日的记录来看,当时来回的摆渡费用是2分钱,而到了1989年3月下旬,来回摆渡费则上升为2角,而当时的轮船费则是1.42元。

  沈永林告诉记者,当时交通不便,出镇都要靠摆渡,到县城还要坐轮船。后来得知要建横跨红旗塘、马塔塘的洪溪大桥后,老百姓的积极性都很高,纷纷捐款。记者查看账本发现,沈永林当时捐了65元。1989年5月,投资130万元的洪溪大桥建成通车,沈永林再也不用记录“摆渡费”了。

  记者了解到,2007年12月27日,嘉善县最后一处渡口——杨庙镇三店渡口举行撤渡建桥落成典礼,投资3000万元的三店大桥建成通车,宣告江南水乡嘉善正式告别渡运历史。在嘉善506.6平方公里的总面积中,水域面积占14.29%,各类河道多达2241条、总长1829.8公里,历史上曾经是“千村千渡”的格局。

  数据显示,1978年,嘉善县有渡口226处、渡船226艘。为改善人民群众交通状况,嘉善县人民政府一直在实施撤渡建桥工程。改革开放30年,嘉善在撤渡建桥工程中累计建桥185座,投入资金2亿元。与此同时,嘉善县大力实施乡村康庄工程建设,目前已实现村村通公交,农村与城市无缝接轨。

  4.结婚押金

  记者翻开沈永林的账本发现,有一笔支出,你是绝对不会想到的,那就是“结婚押金”。记者注意到,在1990年1月15日~17日的明细中,记录有“儿子结婚,押金200元”。“说起这个,大家现在肯定不会理解,当年也是为了贯彻实施计划生育。”沈永林解释道,当年领取结婚证时一定要交押金,如果若干年后不违反计划生育政策,押金是可以退还的。

  记者了解到,随着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及相关法规的颁布实施,计划生育依法管理的步伐不断加快。如今,嘉善县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作为新时期人口计生依法行政工作的主要目标,使人口计生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这些年来,嘉善县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全力推行人性化管理和个性化服务,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记者 朱胜伟 沈勤 摄影 胡凌翔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为了要回卖出的房子 房主不惜当被告
·连放两个多月露天电影 已有"铁杆观影团"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十项服务惠及老人
·农业科技和法律知识“进村入户”受青睐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