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本网关注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热点追踪】云南盈江地震伤员救治纪实:全力防止新伤亡产生

2011年3月15日 20:55 [ ] [打印]

  “全力防止新的伤亡产生”

  ——云南盈江地震伤员救治纪实

  新华网昆明3月15日电时针定格在这一刻:3月10日12时58分。山摇地动,房屋垮塌。云南盈江发生5.8级强烈地震。

  地震造成25人死亡,314人受伤,其中重伤134人。有的重伤员生命垂危。

  “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全力防止新的伤亡产生”。这是捍卫生命尊严的行动。1800多医务人员集结灾区,伤员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值得欣慰的是,历经各方面的艰苦努力,盈江灾区实现了无新增伤亡人员、无传染病流行、无食物中毒的“三无”目标,伤员救治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速度:天使与死神的赛跑

  10日中午两点过五分,云南省卫生厅应急办的传真机上,一张纸安静地缓缓传出——是云南省政府应急办的公文,盈江地震了!气氛骤然紧张起来,应急办立即和分管副厅长杜克琳联系,正在德宏州出差的杜克琳迅速加入了云南省政府救灾工作组,并立即赶赴盈江,指导当地的医疗卫生部门开展工作。

  “我们快一点,就能多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应急办主任杨艳立即着手抽调医疗专家工作,医政处、昆医附二院……接着是疾控专家的组织和消杀药品的调配。

  当晚6时许,9名胸外科、骨科、重症ICU、神经外科等灾害后急救最需要的专家们,携带设备搭乘云南省政府工作组的专机赶赴德宏州。此时,一些伤者已被转移到紧邻盈江县的梁河县,专家们到芒市后,又马不停蹄地赶赴梁河。“到了!”10日晚10时20分,专家们终于到达梁河县医院。他们不顾长途奔波的劳累,立即开展工作。到11日凌晨,专家们已经针对危重病人完成了9台手术!

  与此同时,德宏州从州级、县市级抽调的医疗卫生工作组,分成了6支医疗队、1支卫生防疫队和1支卫生监督队,也于10日晚抵达盈江县和梁河县,迅速开展伤员救治和卫生防疫、卫生监督工作。

  前来支援的力量越来越多。11日,卫生部派出的4名专家到了,成都军区总医院派出的33名专家也到了……救治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一些群众开始陆续出院。同时,云南省卫生厅调出的价值20万元的消杀药品和电动喷雾器、省地方病防治所和省疾控中心的8名疾控专家也到达灾区,对灾区的鼠疫和其他疾病进行风险评估,并指导灾后防病、水质监测、食品安全等工作。

  这天晚上,赶到灾区的省卫生厅长陈觉民下了命令: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力争不发生新的死亡,同时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感染率!

  方案调整了,省、州、县三级医务人员混编成5个组,每个组都有省级专家指导,负责伤员的救治和护理。在灾区参与抢救治疗的医护人员已经达到800多名!设备不足的问题随之凸显:11日晚,灾区治疗急需血气分析仪,昆明供销商没有现货,卫生厅应急办多方打听,终于在省传染病医院找到了一台,并连夜装车,于12日凌晨5时送到灾区;13日,灾区急需呼吸机、心电监护仪、骨科固定支架等医疗设备,省卫生厅仅用半天就完成了这次总额119.67万元的紧急采购,当晚12点14个品目的医疗设备全部运出,到14日中午12点,所有设备安全送达梁河县医院。

 [1] [2] 下一页

来源: 新华网   作者: 记者 王研    编辑: 谢冬妹

 相关稿件
·【特别关注】卫生部详解核与辐射事故后如何进行医学应急措施
·【特别关注】3.15晚会曝光众多行业内幕 网友呼吁严惩违法企业
·西安“兵马俑旅馆”受关注 1岁小客人被吓到(图)
·【特别关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工商部门给出贴心小忠告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