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3月7日专电岷江畔的汶川县城,“特殊党费”捐建的“七一映秀中学”7日正式投入使用。异地就读两年多的汉族、藏族学生在此开启新学期的第一天。
教学楼入口处放着形如被红色党旗覆盖的捐款箱,“立志、笃学、求是、践行”的校训在楼顶部醒目而有力,整幢楼从空中俯瞰是汉字“七”的造型。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建筑设计寓意学校为“特殊党费”捐建。
映秀地处岷江干旱河谷地带,多山地,可用土地面积极少,很难找到大片平地修建新学校。4600多万元“特殊党费”援建的新校舍选址一块用修建都汶高速废渣回填的平地,位于岷江与国道213线的夹角,避开地震断裂带600米。
“把最安全的地方,最好的地方,留给学校。这是汶川县委县政府灾后重建始终秉承的原则。专家论证认为,新校舍选址紧邻国道213线,交通条件、安全条件较好。”汶川县教育局局长袁刚说。
新校舍于2010年1月奠基,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建筑设计院联合设计,江西海力建设集团承建,两院院士吴良镛受邀担任设计顾问。学校占地4.2万平方米,建筑物符合“八级抗震、九度设防”标准。
“新校舍配备了太阳能热水器,以及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体育设施,可容纳1200名学生学习、生活,在建筑结构、质量、设施配备等各方面,要求十分严格。”七一映秀中学校方代表邓钧彦老师说。
邓钧彦双眼布满血丝,声音沙哑、咳嗽。作为学校方的两名代表之一,他自学校奠基之日起,几乎每天24小时吃住在工地,把关施工质量,并为施工方、设计方、教育局协调各项事宜,兔年春节也不曾休息。
七一映秀中学前身为“漩口中学”,曾培养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第一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2008年“5·12”汶川地震夺去漩口中学38名学生、8位老师和4个家属的生命,校舍严重受损。地震后,漩口中学学生先后在成都财经大学、山西长治、汶川水磨镇等地过渡复课。
温家宝总理5日在作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斗争取得重大胜利,汶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中国人民更加成熟、自信、坚强。
据袁刚介绍,汶川县灾后重建学校23所,目前已建成20所;实现小学生人均图书12册、中学生人均图书35册。映秀地区的3所灾后重建学校均已投入使用。
“所有灾后重建的学校都设有心理辅导室。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康复工作由四川乐山师范学院对口援助。此外,汶川县政府、县教育局专门成立心理重建中心,聘请国内心理辅导老师,到各个学校进行讲座。”袁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