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剪纸传承教授点”——昨天上午,记者经过市区月河街,看到一家店铺挂出了这样的条幅。店铺主人是年过七旬的王店籍剪纸艺人龚德康,这位满头白发的老艺人手拿刻刀已有40多年。“我现在收了很多小徒弟,希望这门民间传统手艺不要失传。”他说。
在秀洲区,剪纸老艺人龚德康有一群固定的“粉丝”。王店镇中心小学和王江泾镇金跃小学聘请他当校外辅导员,定期邀请他到校传授手艺。“你看,这些图案都很简单易学,适合低年级的小朋友。”老艺人递给记者几张“熊猫”、“花朵”图样的剪纸,虽不能与他本人那些出神入化的精美剪纸相提并论,却也栩栩如生憨态可掬。从最基本的图案入手,10岁左右的孩子渐渐熟悉并爱上剪纸,这就是传承人传授手艺的初衷。
另一位传承人,高照街道普通农民李建伟有一手麦秆画绝活,农村常见的麦秆到了他的手中,一弯一折就摇身变成万里奔腾的骏马、呼啸石林的猛虎、展翅欲飞的雄鹰等。和龚德康一样,李建伟也丝毫不吝惜自己的手艺,主业做装修的他在闲暇之余琢磨自己的麦秆画,还和高照小学学生分享这门生动有趣的艺术。
从2008年开始,秀洲区在辖区范围内对“非遗”进行了一次地毯式普查,初步摸清了“非遗”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并对1254个项目进行登记,建立了完备的资源档案和数据库。“普查得到的只是数据,如何保护这些民间瑰宝,不让它们消失才是关键。”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区已建立了“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包括1个国家级、1个省级、11个市级和6个区级项目,已建立民间艺术之乡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保护区2个、保护基地6个、传承教学基地10个。
经过全面梳理和比较,秀洲区还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单位保护制度,并提供资助,支持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除剪纸和麦秆画外,在灶画艺术、造船技艺、小月饼制作等方面精心挑选了6位传承人。据区教文体局“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并非人人都可获得“传承人”的头衔。市级及以上“非遗”传承项目的代表才有资格成为传承人,同时要求这门手艺还在继续发扬光大,并愿意为“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作贡献。
施顺观、张金寿、程志荣……这些传承人小有名气,他们有的频繁在各种文化活动上亮相作灶画,有的数十年如一日手工生产新塍小月饼,有的将自己的看家本领无偿传授给感兴趣的人。为激发社会各界对传统手艺的保护热情,秀洲区近年来策划了一系列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节、中国江南网船会、新塍元宵民俗文化节等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文化活动,并给予“非遗”传承人一定补助。在活动中穿插民间手艺表演,让更多人认识并关注这些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民间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