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片来源:河南商报记者杨东华/摄
为应对物价持续攀升压力,河南新乡医学院灵活运用政府和学校的物价补贴,在学生食堂推出“1.2元套餐”,有效缓解了部分特困生的生活压力。然而,在亏损的困扰下,高校食堂这种“1.2元套餐”能走多远?
“套餐”营造温暖冬季
“一份菜、一个二两馒头和一碗汤,一块二。”1月15日傍晚,在新乡医学院第一学生餐厅27号窗口,新乡医学院2009级女生小张买到一份“1.2元套餐”。
小张来自河南省驻马店市农村贫困家庭,学费生活费来源主要是助学贷款和勤工俭学收入,她给自己定的标准是每月伙食费控制在200元以内。她告诉记者,从2010年11月份食堂推出这样的特惠套餐以来,她每天都在这个窗口打饭。她说:“其实这个窗口的饭菜与别的窗口没什么区别,只是价格特别低,大家都知道这是为特困生提供的特别优惠。”
记者向就餐的学生们了解到,“1.2元套餐”每天早中晚都有,其中粥类包括小米粥、玉米粥等,炒菜起初以清炒时蔬、酸辣土豆丝等素菜为主,2010年12月份以来,每天中午会有一种荤菜,如红烧鸡块、红烧鱼块、辣椒炒肺片、肉丸子等,同样的菜,在其他窗口要3至4元一份。同学们说,一份“1.2元套餐”女生吃饱没问题,男生饭量大的,需再另外买一个馒头。
新乡医学院后勤服务集团餐饮部经理王庆运介绍,餐厅推出“1.2元套餐”的本意是解决特困生的困难,但是考虑到保护特困生的自尊心,只是把27号售饭窗口称为“1.2元套餐区”。自从2010年11月份推出以来,“1.2元套餐”平均每餐售出200份,每天售出600份。在此窗口打饭的也基本都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没有补贴难以为继
据新乡医学院介绍,目前该校在校生有1万多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2000多人,其中特困生七八百人。可见,并非所有特困生都到“1.2元套餐”区就餐。
一位在该餐厅另外的窗口打饭的女生告诉记者,大家都认为那是特困生的优惠窗口,到那个窗口打饭似乎总感觉被贴上“贫困生”的标签,难为情。所以很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愿意在27号窗口打饭。
新乡医学院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李国安介绍,“1.2元套餐”还带有公益形象广告效应,目的是吸引更多学生到该餐厅来就餐。新乡医学院有三个学生餐厅,三个餐厅间是竞争关系,第一餐厅推出“1.2元套餐”后,到该餐厅就餐的总人数的确有所增加,营业额有所增加。
但是,为餐厅带来好声誉的“1.2元套餐”,在物价高涨时代,能维持多久?李国安明确地告诉记者,“1.2元套餐”每卖一份素菜,亏损三四角钱,荤菜亏损更多,两个月来,每月亏损额6000多元。目前,亏损费用,三分之一靠承包单位内部消化,三分之二由学院后勤集团用财政和学院的补贴来弥补。如果下学期政府财政的补贴不再追加,这种特惠套餐很难支撑下去。
呼吁建立长效机制
“其实从2010年9月开始的这个学期起,学院各餐厅就面临经营亏损。”李国安介绍,2010年下半年以来,鸡蛋、食用油、蔬菜等都持续涨价,炊事员工资也普遍从800-1000元上涨到1200元,但是学院要求食堂非但不能涨价,还要想办法减轻特困生的生活压力。学院只能要求各餐厅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河南省教育厅财务处相关负责人何秀敏告诉记者,河南省高校食堂一直维持2007年以来的“三元吃饱、五元吃好”的价格标准,不允许高校食堂擅自涨价。面对2010年下半年食品类物价持续上涨、各高校食堂强烈要求补贴或提价的呼声,教育厅调查研究证实,多数高校食堂已没有经营利润,少数出现了亏损。因此,河南省政府决定,财政安排2103万元物价临时补贴,专门补助省属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要求各院校从事业费中以不低于省补贴的标准拿出资金补贴食堂,并要求各级财政依此办法补贴所属学校。
据了解,河南省财政下拨的临时价格补贴是以各高校的贫困生人数为基数,按每人每月补15元的标准补贴各高校食堂,只补2010年12月和2011年1月两个月。补贴款已于2010年12月初下拨到各高校。
李国安说,财政补贴的14.4万元,加上学院配套补的14.4万元,一共28.8万元到账后,“1.2元套餐”里才增加了少量荤菜。这笔补贴很重要,弥补了食堂的亏损。否则,学生食堂恐怕很难再找到经营者。
记者在河南省各高校调查中,不少高校负责后勤保障工作的人士认为,高校食堂伙食费标准关系到高校师生的切身利益。食堂的原材料来自市场,市场涨价,食堂饭菜却不允许涨价,而财政补贴作为临时性政策,又往往滞后,给高校的后勤保障和食堂经营带来较大压力,影响了经营者的积极性。
他们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高校食堂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以确保高校食堂稳定经营,从而确保学生得到安全、卫生、可口价廉的餐饮服务。他们提出,如按照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路,食堂物价随行就市,应制定相应的价格形成、监控体系;如果还延续近年来的政府定价、政府补贴的办法,也应有预警机制,不能总是等到学校食堂难以为继、呼声大了才给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