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体制创新升温 高校突破去行政化
2010年12月14日 08:22
访国家教改负责人:十大试点探索教改“深水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如何把最高决策层“强国必先强教”的信念传递给亿万民众
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为我国教育事业未来10年进行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把“强国必先强教”的信念传递给亿万民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要求“全党全国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
《纲要》发布后,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各省区市落实领导责任,探索完善督查协调机制,通报情况、跟踪检查、密切沟通,加强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确保中央重大教育决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要求,各地立足当地实际,尽快拿出改革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为推进全面改革提供经验和保障。
地方体制创新升温
改革与发展是2010年的教育主题。《纲要》提出的“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给有志于改革创新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
岁末举行的第二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颁奖,与两年前的首届相比,案例征集到的各地具有制度创新意义的改革实践明显增多,呈现出教育改革升温的整体氛围。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这一事实使我们对地方教育制度创新重要价值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杨东平认为,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具有多重价值,整体性的教育改革需要自下而上的地方教育实践,摸到能够过河的一块块石头,为整体教育改革奠定基础并提供必要的支持。
这一届地方教育创新获奖案例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上海市、绍兴市在改善教育民生、化解义务教育择校热、发展学前教育等方面作出制度创新;宁波市、潍坊市在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方面进行行政改革;海盐县、慈溪市在推动社区教育、终身教育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山东、湖北在省域范围内形成整体性教育改革的制度氛围;重庆、湖南、广东把教育制度创新的主体扩大到地方政府和党委,使它们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保障。
“贯彻落实《纲要》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在部分地区和基层开展重大改革试点。”杨东平认为,随着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启动,地方教育制度创新正进入一个新的活跃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研究显示,由于放权让利政策的实施,地方政府成为制度变迁当中的“第一行动集团”,这也暗示着教育体制改革的基本路径。杨东平强调,发展、改革、开放一个都不能少,而且互相不能替代。激励地方通过开放来促进教育改革,通过改革来促进教育发展,这是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创办者的核心理念。
教育部基教司负责人解读"国十条"
来源:
《瞭望》新闻周刊
作者:
周大平
编辑:
俞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