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一纺织企业为避险赴产棉区“灵市面” 棉价成“不能承受之重”
2010年12月2日 06:49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国内棉花行情走势可谓跌宕起伏,上半月整个市场还是涨声不绝于耳,下半月市场却风云突变,价格出现了急风暴雨般的下跌。
“高烧不退”的棉价似乎在近期得到了遏制,但是暴涨暴跌之下,嘉兴众多纺织服装企业主却陷入了更浓重的彷徨与观望,因为与去年同期相比,棉价的涨幅依旧令人咂舌。在涨价风暴中心挣扎的同时,不少纺织服装企业意识到,多年来扼住企业“咽喉”的原材料环节亟需完善,他们不得不使尽“法宝”挣脱桎梏。
棉贱伤农,棉贵伤企
“经济形势无法左右,所以懂得看准时机规避风险,对于企业来说是最实际也是最有效的应对价格起伏的方式。”秀洲区一家纺织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他所在的企业早在今年9月初就提前采购了充足的原材料,所以近两个月棉价的起伏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过,这样的采购决策并非巧合,而是来源于该企业对市场走势的准确判断。
“每年7月、8月我们都会派出采购员到产棉区实地调研棉花的种植情况,他们会去棉农家和轧花厂了解情况,以此作为判断棉价走势的依据之一。”该负责人表示,此外,棉花的价格还要受多方因素的影响,不仅仅是种植面积,天气情况、市场供求、农资成本都会造成它的价格波动。
“从今年调研了解到的情况看,产棉区受灾导致棉花减产、质量下降,市场供求存在很大的落差。同时在劳动力价格提升、燃油涨价导致运输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叠加下,再加上游资的‘火上浇油’,综合判断下来我们决定提前采购原料,防范可能到来的价格风险。”该负责人分析说,事实证明,这样的提前预警对企业后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与此同时,该企业还采取加强管理、提高效率等方式来消化成本上涨的压力,不过该负责人认为:“近几年的棉花价格维持在每吨1万元左右,而前段时间最高时棉价几乎暴涨了3倍,虽然目前每吨棉价跌了近5000元,但是要回到去年的水平几乎不太可能。在高物价的整体环境下,要真正化解这些压力,还需要产业链的上下游共同合作、相互承担。”
“棉贱伤农,棉贵伤企!暴涨暴跌之下,过低的价格会挫伤棉农的热情,减少种植面积,又会导致棉价上涨,而过高的价格又会增加纺织企业成本,吞噬利润,这样无论哪一方都不会是最终的受益者。稳定的棉价才是我们最希望见到的情况。”这名负责人如此总结。
与“虎”共舞,与市博弈
尽管有千里追棉的纺织业主,但“观望、谨慎、迷茫”依旧是近期纺织企业的整体情况。纵然近期棉花价格有所下降,仍有不少企业主担忧明年的状况可能会更糟。中国棉花研究所称,明年一季度的行业预期不甚明朗。
棉价的高涨也传导到了成衣制品。市场价格的变动让不少服装店主以及市民大喊“吃不消”。
在市区中和广场经营服装生意的曹敏告诉记者,入冬以来她已数次去杭州四季青进货,同一件大衣的进货价格已经连涨两次,除了批发市场成衣价格上涨外,各品牌羽绒服、棉服等冬装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大概算起来,今年冬季新款服装的价格比去年高了近10%。”而消费者是否会对价格上涨买单,是令曹敏这样的服装店主头疼不已的问题。
棉价上涨也导致印染、成衣、辅料等环节受到波及。众所周知,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服装业的利润一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棉花等主要原料价格上涨使得企业不得不在“保利润”和“保客户”之间做出选择,而大幅提高价格就意味着可能会失去市场。
海宁市家纺协会负责人许陪源告诉记者,今年初该市家纺行业的利润率是6.8%,而这个数字现在已经下降为6.6%,除了近期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等因素外,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也给企业带来重压。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生产成本的暴涨,让一些海外订单流向东南亚、印度等地区,嘉兴制造的价格优势受到动摇。
嘉兴市进出口商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由于天气因素造成棉花减产,加之国外订单猛增刺激了棉纺企业对棉花的需求,各种因素叠加导致棉花供应趋紧,价格高涨。目前,在新棉上市之前国内现货市场供应主要来源于国家的100万吨储备棉,其成交价格震荡明显。从短期来看,这个格局还难以改变。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缪 雨 朱 丹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