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秀洲路径:发展生态经济 优化生态环境 弘扬生态文化
2010年11月18日 07:07
“园在城中”、“城田相融”、“人在田中”,这样秀美的生态田园新城区景色,不远的将来会成为画乡秀洲的实景。随着“一核两翼”组合式发展平台的启动,秀洲区正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途径。
立足发展方式转变,“十二五”期间,秀洲区又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这些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作为努力追求的目标。
如何让秀洲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的转型,秀洲的回答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高起点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全面打造现代田园新秀洲。
生态环境具备哪些条件?
自然禀赋加经济转型成效初显
漫步在画乡大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尽情舒展,处处一片收获和喜悦的场景。依水而生的王江泾人对环境的理解可谓深刻。通过近几年由商贸重镇、工业立镇向旅游生态镇的战略转型,打造一方“源头活水”,一幅幅“河水清清、绿草茵茵、小船悠悠”的水乡画卷正逐渐展开。正如王江泾镇党委书记所言,环境是一个地方的重要品牌,是生产力,也是竞争力,没有最佳的环境,只有更好的环境。
对于环境的理解,油车港镇党委书记陈建祥认为,生态环境就是品牌,也是发展的活力;新塍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绿色环境的打造;而作为核心区的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也围绕生态建设做足文章。“许多项目落户,除了看重区位优势等因素外,更看重生态环境。”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朱学军说。
7000亩水源保护区、嘉兴市第一个省级森林城镇、1600亩生态公园、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的北部湿地资源……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绿色、生态的理念不断深化拓展,生态田园风貌优势凸显。
令人欣慰的是,秀洲区经济转型取得初步成效,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2005年以来,全区环保重点项目投入6亿多元,COD累计削减12.5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3.4%。
生态建设还有哪些难点?
环境质量不高 宣传氛围不浓
追溯秀洲的自然生态环境发展,与其他地方一样,也走过了从工业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到整治修复的路程。秀洲经济转型取得初步成效,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如今,勇立潮头的秀洲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战略高度来考量,通过多方推动,充分修复、保护利用,全面建设现代田园新秀洲。
区环保、农经等部门负责人表示,水环境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依然突出,绿化质量也有待提高。而从产业来看,浙江科技孵化城(嘉兴)“一心八园”、北部湿地保护等建设虽然已经启动或全面建设,但生态经济的总体规模还不大。不过,纺织、印染等产业作为秀洲区的传统产业,众多企业在加快研发和技改的同时,也纷纷投入巨资推进节能减排,改善生态环境。嘉兴市远大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卫介绍,针对企业废水回用率低、产品档次低的情况,去年企业投入200多万元引进了先进的后整理设备和回水深度处理项目,平均每天节水400吨左右。
但是,全社会倡导生态文明理念、普及生态环境知识的氛围还不够浓厚,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法制观念还有待增强。
生态文明下一步如何打造?
生态经济 优化环境 弘扬文化
以后,想要落户秀洲的企业,可能还要掂量一下自己的“绿色、技术、投入”三大指标,在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的主导下,行业的准入门槛将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秀洲还将以生态为先导,以产业为中心,全面深化全域规划。
“当前,秀洲区正抓紧加快调整城区总体规划和相关规划的修编,逐步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新型全域城乡空间新格局。”区规划与建设局负责人介绍说,今后,生态的理念将贯穿到秀洲区的城市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全域规划中,体现在城市道路、城市建筑、城市景观、产业布局等城市设计的各个方面。
以打造现代田园新秀洲为目标,今后5年,秀洲区开展的清洁能源、清洁生产、清洁河网、绿色项目、绿化建设、绿道建设、绿色创建“三清四绿”行动,也将探索出一条具有秀洲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同时,加快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着力美化生态环境,尤其是在水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绿道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力争通过几年努力,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
十分令人期待的是,在“十二五”期间,秀洲区还将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加强全面生态文明教育、强化生态意识、规范生态行为,充分发挥图书馆、各类活动中心等在传播生态文化方面的作用,注重对林地、水网、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使其成为弘扬生态文化的重要平台。
不久的将来,漫步在秀洲,一个别具特色的湿地公园、渔家农庄,或是一个名人故居、文化景观,或是一个传统街区、特色街区,甚至是一个普通市民的低碳生活方式,都将彰显出秀洲深厚的生态文化内涵和各镇独特的韵味风貌。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姜鹏飞 赵 丹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