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我看秀洲这五年—《嘉兴日报·秀洲新闻版》五周年纪念
2010年10月19日 08:25
一张报纸里藏着一座城市,一座城市里藏着千家万户的故事。10月17日,《嘉兴日报·秀洲新闻版》走过了整整5年。
这5年,我们的报道与秀洲同呼吸共发展;这5年,我们见证了你们用汗水铸就的成绩,用智慧迎接的挑战;这5年,我们记录了这里的点点滴滴,深切感受到变的是这座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新兴产业体系的初步形成,以及城市一体化进程的全面推进;不变的是,创新引领的理念,为民发展的宗旨,以及赶超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变与不变之间,一个生态、文明、和谐的秀洲正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今天,曾经和正在《嘉兴日报·秀洲新闻版》工作的记者再次深入城市、农村、企业、社区等,以审视的目光去聚焦秀洲,分享这座城市带给我们的惊喜与收获,憧憬秀洲未来美丽的蓝图……
从落后村庄到生态景区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环绕,碧波荡漾,粉墙黛瓦的江南民居中,“荷塘人家”、“田园农家”炊烟袅袅,农家乐生意越来越红火。
上个周末,一拨又一拨的游客在王店镇建林村聚宝湾流连忘返。“这里空气清新,风景如画,我们都舍不得离开了。”来自上海一家公司的十多名白领,真切地感受了洁净美丽的水乡风光。
从一个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小村庄,一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和谐小康新农村,5年来,每一次到建林村聚宝湾采访,我都忍不住为这个村庄所发生的变化惊叹。
“建林村自然生态条件十分优越,但那时村里大部分农户都从事传统的种养业,还有一些村民做起了羊毛衫加工生意,土地闲置、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回忆5年前村里的状况,建林村党支部书记李建明感慨颇深。
为改变这一状况,建林村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规划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绿色生态聚宝湾,消息一传出,村民们十分支持。“村里加大了对古树名木的保护,还聘请了专职清洁工每天巡回保洁,面貌是真不一样了。”建林村村民韩叶萍说。
而建林村绿色、清新的环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大大鼓起了村民们的腰包。自2006年在村里经营“田园农家”饭店以来,建林村村民孙志明每年的收入都有六七万元。村民沈掌根的“王店”三园鸡和土鸡蛋也十分走俏。
不管是创造舒适优美的生产生活环境,还是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5年来,秀洲正逐渐构建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产业格局。
数说秀洲:
大资金投入、大手笔造绿、大规模扩绿,5年来,秀洲区共投入绿化资金1.91亿元,新增绿化面积3.2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和村庄绿化覆盖率分别从2006年的14.2%、35.6%上升到2010年的18.3%、41.2%。5年来,创建区级生态村61个,覆盖率达到53%,省级生态镇3个;工业功能区实现污水接管进网全覆盖,二氧化硫减排率达17.65%,提前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
■记者 赵 丹
从传统村民到现代居民
记者 王海鹏
关键词:统筹城乡
昨天一大早,新塍镇陡门村12组村民李水良骑上摩托车来到他曾经的“家”。如今,这里已是一片稻田,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我们搬出后,政府将宅基地连同房前屋后的田地进行了集中复垦,用来发展高效农业,每亩地以每年600元的保底价补偿给我们。”李水良说,以前他们自己种田时,每亩地利润还不到600元,这两年粮价一直走高,他们的补贴也逐年增加,去年每亩地补贴650元,今年可能会增加到700元。
房子拆了,政府按面积补给李水良280平方米的单元房,明年他就能和村民们一起住进统一规划、配套齐全的新小区。而就在5年前,村民住宅沿河而建,地中有房,房中有地,很是分散。
提到秀洲区的“两分两换”,李水良兴致勃勃地带我去看了他的新房子。新小区正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有68幢1700多套。“我打算要3套房,一套大的,两套小的,大的自己住,小的出租。”一分钱都不用花,就能住上跟城里人一样的高档小区,李水良很是开心。现在,李水良在新小区建筑工地做监理,他的妻子在附近的箱包厂上班,一家人完全过上了城镇职工的生活。
而就在5年前,他们还是典型的农民。“以前一直承袭着传统的养蚕、养猪、种田模式,干得很辛苦又赚不了多少钱。”李水良说,“现在不仅有财产性收入,还有打工收入,感觉做农民真好。”
李水良一家的幸福生活,正是秀洲区5年来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缩影。“十一五”期间,秀洲区不断创新机制模式,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城乡网络化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数说秀洲:
“十一五”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和12.3%,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的2.3%;“十一五”以来,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7430人,新增就业岗位15800个。“两新”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到目前为止,全区形成了“5+25”的镇村布点格局,已有6000多户农户报名到新市镇社区建房置换,其中已有3000多户农户完成签约。
从“社区医生家访图”中读幸福
记者 沈 洁
关键词:改善民生
昨天上午,洪合镇凤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老医生杜灿生走进村民陆兰英家中随访,只见她轻松地干着家务、做着生意,脸上还挂着幸福的笑容。5年前的秋天,当我第一次听到陆兰英这个名字的时候,印象最深的是她十分不幸,一场突如其来的中风,让这个原先很健壮的妇女倒下了,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昏迷了7天才醒过来。
那时候,社区责任医生制在秀洲区刚开始推行,村民从此有了自己的保健医生。在最初缺乏年轻医生的困境中,默默为村民服务数十年的乡村医生扛起重任,成为秀洲区首批社区责任医生,杜医生就是其中的一名。辖区内的村民都是他们“家访”的对象,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陆兰英告诉我,杜医生是她家的常客,每月至少“家访”3次,手把手地教会她各种恢复肢体功能的康复训练。
身穿白大褂、背着药箱走在田埂上,敲开农户的家门热情地问长问短,5年来,这一幅温暖的“社区医生家访图”早就让村民习以为常,他们不仅诊断病情,更注重向村民传递健康生活方式。少一点油盐、多一些锻炼、经常做体检,5年来,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生活方式。更让我惊讶的是,5年前那些狭窄破旧的卫生服务站如今都宽敞明亮,新添了很多医疗设备。
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焕然一新,农村中小学也不甘示弱,和公共卫生一样事关民生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受重视。在农村学校,我看到一幢幢窗明几净的新教学楼拔地而起;我看到一个个泥煤操场被崭新的塑胶跑道替代,我看到城乡学校硬件设施的差距越来越小。“扶贫”、“助残”、“社保”、“就业”……这些秀洲5年来的热门词汇见证着秀洲人民幸福指数的上扬。
数说秀洲:
至2009年底,全区6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全部完成改扩建工程,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面积达160平方米以上;2010年计划投入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2亿元,学校标准化率达85%;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合作医疗水平覆盖率上升至97.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从“小不点”到新兴产业“参天大树”
摄影 吴桂潮
记者 姜鹏飞 毛晓宇
关键词:转型升级
每当夜幕降临,灯光环绕的市区环城河就犹如一串美丽的项链,镶嵌在城市中央,人们对眼前的灯光赞叹不已,但很多人不知道,生产这种LED灯具的企业就是浙江生辉照明有限公司。
公司总经理助理蔡耀谈及公司近6年来的发展时颇为感慨。6年前,从事新能源的新兴产业企业可谓是凤毛麟角,用他的话说:“我们估计是首个‘吃螃蟹者’,但我们对发展新能源产业十分看好。”为此,公司加大人才引进、研发技改、市场拓展力度,昔日的“小不点”如今已成长为“参天大树”,公司的员工从当初的200余人发展到如今的1500余人,产值从当年的50多万元发展到今年的4亿元左右,产品出口率达90%以上,明年产值将达8亿元到10亿元,后年计划上市。
在许多人看来,生辉公司的发展可谓是神速,对此,公司负责人没有感到意外:“新兴产业较传统产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活力。”而事实上,生辉公司发展的这几年,也是秀洲区转型升级的关键几年。目前,全区新能源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其产值增速和利润率在全区所有行业中排名第一,其中福莱特公司、嘉福公司、振申公司等企业成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的领头羊。
无论是采访还是交流,我们听到最多的词语就是“转型”、“升级”、“赶超”等。随着“双业并举,转型提升”经济主战略的推进,全区经济结构明显改善。到2015年,新能源产业有望成为秀洲区第一大支柱产业。
数说秀洲:
三次产业占比由“十五”末的9.8:59.7:30.5调整为2009年的7.4:60:32.6;纺织、家电、机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五大特色产业占比由“十五”末的59.2%提高到2009年的81.1%;今年1到9月,新能源新材料实现工业总产值96亿元,同比增长96.4%,新能源新材料利润率达26.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0.61个百分点。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