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荒困扰农业企业发展——来自秀洲区农业田间用工情况的调查
2010年10月12日 07:49
昨天下午,望着基地大部分已经平整好的土地,新塍镇安荣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卜俊豪不由得有点心情烦躁。“这个月底就开始搭大棚了,现在还缺十多名工人。”卜俊豪告诉记者,提高了人工工资、四处托了熟人,但依然没能招满田间工人。自去年年底公司在新塍镇陡门村的果蔬基地正式运转以来,找工人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他们,基地200多亩无公害蔬菜瓜果大棚,现在只能先搭建三分之一。
连日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还没到晚稻收割农忙高峰期,但不少企业已经遇到了农业产业工人缺乏的难题,掌握一定种养技术的青壮年田间工人更是“一人难求”。
工资逐年上涨,工人平均年龄超50岁
天气逐渐转凉,这几天,嘉兴市鼎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王店镇花鸟港村和庆丰村的315亩果蔬种植基地又开始了紧张的冬种生产准备工作。
正在田里忙着的鼎惠公司总经理蒋全忠告诉记者,基地现在每天大约需要50个工人干活,他一般能找到40多个,勉强维持正常的生产。“前几天种了草莓,接下来还要平整土地、铺地膜、播种冬季蔬菜等。”蒋全忠说,忙的时候基地需要70至80人干活,这么多人他一下子还真不知道上哪里去找。
“工人工资上涨了不少,且年龄偏大,缺少种植技术。”进入10月以来,秀洲区胜农果蔬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春芳也一直忙着基地的秋收冬种。王春芳坦言,现在在她基地干活的十多名工人没有低于55岁的,年龄最大的70多岁,不少农活她都不是很满意。
记者在与多名农业主体负责人交谈后发现,近两年来,农业用工难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养蚕、春播、收割等时节,很难叫到务工人员。为此,不少农业主体只能临时聘用年纪较大的“半劳力”,他们平均年龄普遍超过50岁。田间工人的工资也逐年上涨,年纪较大的工人现在每天的工资在35元至45元,青壮年劳动力则每天70元左右,高的超过100元,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成本压力。
多种原因造成田间用工荒
为什么招不到田间工人?区农经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造成当前农业用工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肯到田里干活的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土地流转步伐加快,使得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少农户纷纷弃农到企业打工。
在王店镇一个果蔬种植基地,记者看到了正在田里干活的王店镇花鸟港村村民蒋海荣。52岁的老蒋平时除了干一些除草、播种、浇水等基本农活外,还承担了少量的管理工作,每个月可以拿到1200元的工资。“一年忙下来虽然也有1万多元收入,但到企业打工比种地轻松些,有时赚得还多。”老蒋说,到田里干活每天风吹日晒毕竟辛苦,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年轻人基本上都不愿意吃苦,有的宁可在家闲着,也不愿下地干活。
随着秀洲“两新”工程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各类资本到秀洲投资现代高效农业,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占据主导地位,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循环种养、绿色防控种养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业劳动力紧缺、用工成本大大增加等问题。
组建农业用工服务队伍,实现双赢
“大力推广农业机械化,将是缓解用工难的有效举措之一。”区农经局产业科相关负责人认为,如今秀洲农业机械化水平在全省领先,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推行机插、机收、机耕和桑园机械化管理等,可以大大减少农田劳动力比重。
面对当前的用工荒,秀洲各农业主体也在积极想办法解决。秀洲区聚宝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考虑通过购买劳动保险、提高福利待遇来提高农户积极性。信乐生态精品果业基地则以加大招工力度,加强培训的方式,建立稳定的工人队伍。今年年初以来,秀洲区继续建立健全机械植保等服务性组织,各镇、村纷纷探索组建专业化的农业用工服务队伍,进而实现农业主体和农户之间的双赢。
此外,有关农业专家也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把农业主体、农业基地等农业用工(或招聘职工)纳入人事劳动部门招聘之列,参照相应办法和享受相应待遇,即实行工业用工制度的管理方式,从而吸引更多的劳动力投入到农业行业中来。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赵 丹 通讯员 黄健儿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