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致富领跑人陈金根
2010年9月27日 09:45
【本月之星】陈金根
【人物档案】新塍镇观音桥村水产养殖大户
【人生格言】乐于奉献是一名党员的职责
微风吹过的鱼塘,在阳光的照耀下折射出七彩的光线。在新塍镇观音桥村的池塘边干活的村民们都说:“我们都跟着老陈搞水产养殖呢!”
村民们说的老陈叫陈金根,今年49岁,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文化程度不高的老陈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探索,如今已成为小有名气的水产养殖能手,并在当地成功创建了水产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不少农户走上了水产养殖致富之路。
持之以恒创业:一路学习一路行
昨天上午,记者看到陈金根时,他正站在池塘里,用自制的仪器帮村民们逐一检测池塘的水质。刚刚从舟山考察回来的他,正计划着把村里的水产养殖户集中起来再搞一次培训。“这次去看了几家南美白对虾养殖场,3天的参观学习让我感触很深,想把自己总结的一些经验给大家讲讲。”陈金根说,采用工厂化养殖,舟山的南美白对虾养殖亩产量达到了3500公斤,这让他大吃一惊。
从1985年开始从事水产养殖,20多年过去了,如何进一步提高产量,增加养殖效益,一直是陈金根思考的问题。
“江南是鱼米之乡却吃鱼难。”陈金根笑着说,这是他当初选择搞水产养殖的主要原因。还记得那时水产品紧缺,水产养殖技术也没有得到普及。于是,陈金根承包了村集体几十亩的鱼塘,他四处向人学习、虚心讨教,一心一意想养好草鱼、鲢鱼等四大家鱼。
缺乏技术看书拜师,缺少鱼苗自己繁育,几年时间下来,陈金根皮肤晒得黝黑,逐渐积累了一套自己摸索出的养殖经验。
1993年,勇于创新的陈金根又尝试着池塘青虾养殖,这一做法当时在秀洲区还无人敢尝试。由于当时市场上数量少,青虾养殖效益相当可观,瞄准商机的陈金根小规模试养成功后,开始逐年扩大养殖规模,同时增加了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品种。
坚持不懈创新:养殖效益节节高
目前,陈金根的水产养殖面积已达220多亩,水产品种年年在变化。“今年池塘里我全部养殖了黄颡鱼,并套养了青虾和南美白对虾。”陈金根说,养殖黄颡鱼每亩纯收入5000元到6000元,是普通水产效益的三四倍。
黄颡鱼是我国优质的名贵鱼类,前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金根得知养殖黄颡鱼效益很好,便跑到湖州购买了鱼苗开始试养。在他的带动下,当地不少养殖户纷纷将养殖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改为养殖黄颡鱼,并实行反季节销售,养殖效益和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区农经部门还多次到他这里考察。目前,秀洲区在全区已推广黄颡鱼池塘生态高效养殖模式2000亩。
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陈金根深知,搞种养业也要不断创新转型,从而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过去,他一直从海南、广东、湖南等地为养殖户空运优质苗种,不仅成本高,有时还买不到。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陈金根今年毅然办起了一个黄颡鱼苗种繁育厂,这在全市也是首家。“明年我们能够提供1亿尾的黄颡鱼苗种,从而可以让更多的农户饲养这种高效益的水产品。”陈金根还与专业咨询公司签订了合同,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养殖病害。
带动养殖致富:大家富才是真幸福
“这几天天气变化大,一定要注意预防黄颡鱼寄生虫病害。”今年入秋后,新塍镇不少养殖户常常听到陈金根这样的嘱咐。
观音桥村5组村民鲍林林一边在池塘忙着,一边告诉记者,5年前他转行跟着陈金根搞水产养殖后,家里的日子是越过越好。今年已经52岁的鲍林林之前养了十多年生猪,但一直没赚到什么钱,前几年市场行情不好,他一下子亏了七八万元。“当时是欲哭无泪。”鲍林林说,正当他有些绝望时,陈金根找到了他。
“跟我一起养鱼吧,没几年就赚回来了。”“我又不懂技术,行吗?”“没问题的,有我呢!”……包池塘、买鱼苗、学技术,在陈金根的帮助下,如今鲍林林承包的60亩鱼塘每年都能赚近10万元。
像鲍林林这样的村民,在陈金根创办的水产专业合作社里还有许多。靠着过硬的水产养殖技术,陈金根2005年创办的万福桥水产专业合作社现已吸引周边100多名农户实行抱团养殖,水产养殖面积发展到6000多亩。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陈金根庄严承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致力于创新养殖品种和模式,推广病害防治技术,做好服务工作。在自己致富的同时,更要帮助群众共同致富,用他的话说是“带领18户、47名群众一起致富”。
这几年,他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让江南水乡鱼肥虾满塘,大家都富,才是真幸福。”带着这一信念,陈金根在上门为农户提供技术帮助的基础上,还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远程教育上的实用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向周边农户及时宣传,并将试验成功的生态养殖技术和病害防治技术进行推广,为在养殖户中推行水产品标准化生产树立起了样板。
【群众感言】新塍镇观音桥村村民吴永夫:老陈是一个敢于实践、勇于创新、勤于思考、乐于奉献的人,特别是他利用自己的技术、经验,为养殖户以及周边群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彰显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敢为人先、甘于奉献的本色。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赵 丹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