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个“非遗”项目冲击市级“名录” 15天公示期 新塍花灯入选
2010年9月18日 07:56
海盐钱氏传说、瓦当制作技艺、施氏针灸、南湖流星锤……记者从市文化局获悉,这些承载着嘉兴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24项新“珍宝”于昨天开始公示。若能通过15天的公示期,它们将正式成为嘉兴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与此同时,在传统美术、传统技艺和民俗项目上,还有5项推荐名录扩展进入第一批、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项目中,一并进行公示。
29个“非遗”项目脱颖而出
9月14日下午,嘉兴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专家评审会在市群艺馆举行,来自市本级、相关县(市、区)的15位专家出席会议。据了解,经过自主推荐,此次申报工作共收到来自五县(市)两区的4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大多具备了内涵丰富、类型独特的基本要求。评审会上,15位专家分成两组对这些市级“非遗”名录的候选项目进行了逐一筛选和论证,对每一个项目都进行了专业的、中肯的评估。
最终,海盐钱氏传说、瓦当制作技艺、小热昏、道场画、南湖流星锤、七夕节等29个项目,因历史底蕴深厚、传承谱系清晰、项目特征鲜明,以及具备一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在众多“非遗”文化精品中脱颖而出,成功进入此次公示名单。
11项传统技艺占据“大头”
在公示的29项推荐名单中,新入选项目占了24项,扩展项目为5项。其中,新塍花灯扩展进入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录的灯彩项目中,另有1个民俗项目和3个传统技艺项目扩展进入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中。此外,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名录还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曲艺、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类型。
与前三批市级“非遗”名录相比,传统音乐、传统戏剧等类别在今年出现了暂时性的空白。传统技艺则秉承了一贯的优势,在新入选项目和扩展项目中分别有8项和3项,成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重头戏”。嘉善的瓦当和蠡壳窗制作技艺,海盐的沈荡酱油酿造技艺,桐乡的叙昌酱园传统制酱技艺,乌镇三白酒酿造技艺和杭白菊传统加工技艺,海宁的长安宴球制作技艺和作裙制作技艺成为新入选项目。海盐百步土布织造、桐乡榨菜传统制作技艺、乌镇木船修理技艺则成为第二批市级“非遗”名录的扩展项目。
除此之外,首次在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中出现的传统医药项目也有了新的进展。嘉兴市中医医院的施氏针灸和嘉善县天凝镇的蒋氏祖传伤科诊疗,继续填补我市“非遗”名录在传统医药方面的空白。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记者 耿俪洳 通讯员 陈双虎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