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政府官员应对教师心存敬畏
2010年9月16日 08:26
教师本是一个充满快乐和满足感的职业,但现在,这个群体正因一部分人的师德沦落而受到社会舆论的指责,而不少教师也因自己从事的职业没有得到公正而体面的待遇,郁郁寡欢。这一切都与师道尊严有关。
我们国家向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这为教师崇高地位的确立提供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但遗憾的是,尊师重教还是一个年年讲的问题,这意味着,教师和教育的地位并不令人满意。我们从来没有“尊官员重政府”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从来就不是弱者,不需要得到特别的关照。
早在1980年3月,胡耀邦同志在中国科协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就正式提出了尊师问题,他指出,尊师不仅是学生的问题,我们整个社会的成员,所有学生的家长,特别是我们各级政府的负责人都要尊师。但现实是,让学生家长尊师,不难,让各级政府的负责人从内心保持对教师的敬意,难度却很大。在中国,政府官员的表现往往直接影响到社会道德和社会行为的塑造,他们对教师的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地位的提升。可以说,教师崇高地位确立的主要障碍不在民间,而来自官方。
教师的地位与教育的重要性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越重要,教师的地位才会越高,只有教育得到普遍重视,教师才会赢得广泛尊重,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而目前,对各级政府和官员政绩的评价体系显然不利于教育地位的确立。这个不易出政绩的领域,要想得到领导的重视,还得依赖于领导的“胸怀和境界,勇气和胆略”。
我们都知道,要办好教育,还得尊重它自身的规律,要确保教育有相对独立的空间。《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已明确要逐步取消高校的行政级别,这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但一个更紧迫也更为艰巨的任务是,如何限制行政权力对学校教育的干扰。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认为,在一个以行政级别衡量社会地位的社会,没有行政级别就什么也干不了。他担心,高校的行政级别被取消后,去找政府谈事情,不知是科长、处长还是市长来接待。纪校长所言其实反映了教育所处的弱势地位。
我还了解到一些事实:在湖南某县,那里的乡村教师若想进入县城的学校工作,必须给教育局长和县委主要领导送钱、拉关系,没有正常的流动渠道可以寻找;一些城市的中小学校长不敢拒绝各种领导要求安排子女就读的条子;一个街道办事处主任去某“985”高校检查工作,都要求至少有副校长陪同。
崇高有高尚、伟大之意,如果我们的政府真诚地认为教师应享有崇高的地位,那么,它会教育它的各级政府官员,对这个与众不同的群体抱有敬畏之心,要设法限制它的官员不要随意向教育的领地挥舞权力的大棒。尊师重教,如果只落在口头上,谁都能够做到,但永远都无益于教育和国家的发展。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作者:
李斌
编辑:
俞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