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噪声、高温、有毒有害物质,这些都是常见的职业危害隐患。近年来,针对全区职业危害企业家数多、职业危害种类多、受职业危害职工数量多和企业职业病防护经费投入普遍较少的“三多一少”现状,秀洲区卫生监督所积极创新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机制,为职工精心编织一张职业病“防护网”。
强化职业危害企业申报,深入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定期开展职业危害防控培训,要求企业递交职业病防治责任承诺书,建立企业职业危害安全监管和企业网络申报及信息交流平台,依托第三方职业卫生服务机构实施综合监管……目前,全区已有209家企业参与编织“防护网”,初步形成区监管部门、企业分管领导、车间小组安全管理员的多层级职业危害防控责任机制,达成预防和控制职业危害的共识,秀洲区职业危害综合防控工作水平全市领先。
企业参与职业危害防控
走进浙江振申绝热科技有限公司某车间,区卫生监督人员立刻将目光聚焦在职工身上,看到他们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面具才放心。这家生产泡沫玻璃的企业车间内有黑色的二氧化硅粉尘,职工吸入过多可能导致尘肺。
职工健康是否引起足够重视?企业负责人表示,车间安装了通风排气设备,对所有职工都做过职业病防护培训,并发放了防尘口罩。现阶段,企业正在攻克技术难题,研发效率更高的通风排气设备。
随着对职业危害知晓率的提高,秀洲企业开始主动参与职业危害防控。209家存在职业危害的企业均建立了防控责任制,由厂长或副厂长分管,167家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还建立了职业危害防控工作机构。区卫生监督机构已向企业颁发“厂级职业危害防控安全管理员”证书227张,从去年至今已累计有547人次参与培训,提高了职业危害防控能力。现已评定规范企业58家,在全区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
对重点岗位加强监管
从2008年至今,区卫生监督所对粉尘、高毒以外的一般职业危害企业,按危害项目治理的紧要程度逐个展开监管。区卫生监督机构与企业共同商定以小额度、多批次的治理方式实行分期治理,逐步减少危害。基础防控措施主要有发放个人防护用品,组织职工体检等。全区超标超浓度的有毒有害企业作业点已从2008年的501个降至目前的227个,职业危害程度明显下降。在此期间共投入防护设施设备改造经费312万元,改造生产线(车间)71条(个)。
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短期内难以改造的岗位是监管的重点,秀洲区对42个重点岗位实施了特殊防护制度,不仅设立“重点监督岗位”公告牌,明确操作规程、职业危害名称、危害后果、个人防护要求以及急救措施等内容,还要求涉及这些岗位的企业确保劳动者享有知情权,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
按规定,重点岗位职工必须做好上岗前、在岗以及离岗职业健康检查,发现职业禁忌人员立即予以调离,防止发生职业损伤。为缓解重点岗位招工难的矛盾,秀洲区全面落实42个重点岗位专项津贴,消除企业对职业危害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