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重组”走出泥淖获新生——秀洲区卫生事业之管理篇(二)
2010年8月10日 07:52
2007年,门诊127450人次,2009年,门诊219212人次;2007年,住院17331人次,2009年,住院25077人次。门诊和住院人次是考查一家医院效益和发展的基本数据,新塍医院在短短3年几乎翻了一番。从2008年开始,该医院还先后荣获秀洲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党支部、艾滋病防治先进集体,嘉兴市中医药参与社区示范单位、VCT规范门诊等称号。今年3月,更是被评为区级文明单位。
让人惊讶的是,新塍医院的业务和管理在2007年3月前还是一团糟。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元气大伤的医院急需新的领导班子重振旗鼓。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区计卫局的大力支持下,重新组建了医院领导班子,他们尽心尽责,经全院职工共同努力,新塍医院走出了泥淖,焕然一新。
医院变化百姓惊喜
“手术时间很短,我很快就出院了。”说起两年前在新塍医院做的胆囊切除手术,新塍镇西文桥村村民陈阿二至今记忆犹新。这是秀洲区首例使用腹腔镜设备进行的胆囊切除手术。她说,手术过程中,来自上海的专家一直在现场指导。更让她高兴的是,在新塍医院做手术的费用比在市区大医院低多了。
光有好技术和好设备还不够,另一项让百姓惊喜的是医护人员的态度与“重组”前截然不同。南洋村一村民告诉笔者,过去他宁可绕远路去别的医院就诊,因为在这里看病时常受气。“现在医生和护士的态度和善多了,经常主动问病人需不需要帮助,让人心头暖暖的。”他说。
更让新塍医院医护人员感到自豪的是他们拥有一支预防艾滋病的“奇兵”,从最初遭遇被干预对象的冷眼,到如今和被干预对象以姐妹相称,足见医护人员的良苦用心。新塍医院还精心策划联谊会,邀请被干预对象参加,在游戏环节巧妙安排艾滋病防治知识测试,潜移默化地提高了高危人群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医院文化凝聚人心
作为一个团队,凝聚人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新塍医院领导班子深谙此道。让职工团结并不仅是“多发工资”就能解决的问题,“重组”后的医院将文化建设作为增强职工凝聚力的重要抓手。医护人员们发现,近两年医院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多了起来,拔河、乒乓球、跳绳、旅游、摄影……院领导班子与职工同台竞技,丰富多彩的活动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每年端午节前夕,新塍医院活动室挂满五彩缤纷的香囊,更增添浓郁的节日气氛。
医护人员们还记得,2007年时,医院经济还很拮据,院领导却决定为家在市区的职工配备接送车,为他们解决上下班坐车难的问题,这一举措深得人心。为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医院于去年创建了职工书屋,还组织单身职工与新塍派出所、磻溪小学进行联谊活动。
更难能可贵的是,新塍医院的合同工也能因其出色表现,和编制内职工一样享受公积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待遇,该院一名优秀的合同工护士也曾当选为“秀洲区十佳护士”,因此,新塍医院的合同工队伍也比其他医院相对稳定。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撰稿 沈 洁 计宏英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