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江南水乡的嘉兴河道密布,许多人形成了“水乡不缺水”的错觉。事实上,嘉兴是水源性和水质性双重缺水的城市。2008年我市启动了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至今,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城市污水处理率、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节水专项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这6项基本条件全面达到要求,各项基础管理和技术指标也已达到或基本达到考核要求,节约用水成为这座江南水乡城市的自觉追求。点点滴滴节约下的水,滋润了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城市。
节水全民行
打开嘉兴地图,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8条放射形水系构筑起密布的河网,城市依水而筑、因水而兴。然而,从上世纪80年代起,由于种种原因,作为江南水乡城市的嘉兴逐渐步入了水资源短缺的窘境,成为水源性和水质性双重缺水的城市,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07.7立方米,不到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900立方米的一半,仅占我国人均水资源量的三分之一。同时,用水不合理造成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也较为普遍。水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嘉兴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唤醒了嘉兴人节水的忧患意识。
在1998年提出创建节水型城市并经过10年的“预热”后,2008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提出到2010年把嘉兴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的目标,并将此作为新一轮“五城联创”的重要内容。随即,我市组建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各区和市建委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创建小组;制定和编制了创建实施方案以及《嘉兴市市区节水中长期规划》、《嘉兴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等7个规划;加大节水投入,2008年和2009年节水专项资金占财政支出比例分别达2.64%和2.49%。
创建节水型小区,是唤醒和增强市民节水意识的有效途径。市节水办对这些小区进行用水情况调查,对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和卫生洁具配件进行免费调换,消除了社区公共设施及居民家中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一水多用已成为居民的生活习惯。南湖区新兴街道文昌里小区居民卢满法老人说:“平常洗手时在下面接个脸盆,积起来的水用来擦桌子、拖地板,然后再用这些水冲厕所,全家每月用水量不会超过4.5吨。”至今嘉兴建成市级节水型小区8个,城市居民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100%。
节流优先突破“瓶颈”
在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中,嘉兴坚持开源节流并重,并将重心放在节流上。市政府出台了城市供水、节约用水、定额用水等方面的管理办法,落实严格的建设工程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产品备案制度等,为水资源构筑起一座座“保护墙”。
科技节水是节流的一个亮点。用水大户民丰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经过4期节水改造,去年产品吨耗水量比2002年下降了82.47%;禾欣可乐丽超纤皮(嘉兴)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采用废蒸汽回收、中水串联利用、药剂回收等节水减排技术,基本实现了生产取用新水零耗用、生产废水零排放;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嘉兴五芳斋粽子厂,通过开发应用具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节水装置,生产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94.42%。
城市再生水利用也在嘉兴起步,如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所有建筑物均有雨水收集系统,用作校园景观水的补充用水,汇龙苑、格林小镇等住宅小区将收集的雨水经过处理用于绿化浇灌和人工景观湖补水。2009年,市区还新建了10个园林、环卫河道用水取水口,在全省率先实现绿化浇灌和喷洒道路全部改用河水,一年可替代自来水400多万吨。
治污从根本上“解渴”
污水治理是保护水资源、解决嘉兴水质性缺水的根本途径。从1998年开始,市政府投入26.6亿元,全面开展以万里清水河道工程为主要内容的河道整治,并建成覆盖嘉兴市区和3个县(市)的联合污水处理工程。2008年投资13亿元提前建成全市建制镇污水设施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同年,在中科院专家的技术指导下,投资6034万元在市区石臼漾水厂水源地建成了2.59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今年又投资2.06亿元,启动南郊贯泾港水厂水源地2.98平方公里生态湿地建设。
地下水资源也得到有效保护。自1997年起,嘉兴对所有深井一律实行限量开采,近几年则每年下达封井任务,至今累计封井593眼,地下水开采量由1996年的1.5亿吨减少到2009年的21万吨,有效控制了地面沉降,今年底将全面完成封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