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居民之家 > 新居民在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秀洲为新居民子女免疫接种送健康

2010年7月22日 11:24

  秀洲新闻网7月22日讯  昨天下午,尽管烈日炎炎,洪合卫生院疫苗接种门诊门口还是排起了长队,许多新居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接种疫苗。“镇里的新居民事务所通知我们的,这不,特意从单位请假来了,孩子的身体是家里的头等大事。”一位正在排队的新居民王某说。

  《国家免疫规划》规定了卡介苗、乙肝、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5种疫苗,加上我省纳入免疫规划的流脑和乙脑疫苗,秀洲区本地儿童“五苗”接种率达99%,新居民儿童“五苗”接种率为88.6%,“七苗”全程接种率只有60%左右。这一数据表明新居民儿童漏种现象很普遍。据洪合卫生院副院长符雁翔介绍,自14日起全镇启动新居民子女的疫苗接种工作以来,目前已有1593人完成查漏补种工作。“洪合流动人口比较多,也是此项工作的试点镇,我们希望发挥‘试验田’作用,为全市新居民女子预防接种工作提供经验和借鉴,进一步规范公共服务和新居民服务体系。”符雁翔说。

  开展规范化门诊评“星级”

  据区疾控中心主任沈月根介绍,凡在秀洲区居住满1个月的0至7周岁新居民儿童,都将享受疫苗接种服务。有些儿童在老家时未及时接种的疫苗,可到其居住地所在的接种门诊补种。秀洲区现有10个接种门诊,分别是新区卫生院高照接种点、新区卫生院亚都接种点、洪合卫生院、新塍医院、油车港卫生院、王店人民医院、建设卫生院、王江泾医院、王江泾医院南汇接种点和王江泾医院双桥接种点,每个接种点都设有专门的“预防接种门诊日”。

  来自安徽的小李给记者看了他孩子的病历单,上面详细列明了此次接种的日期和下次预约接种的日期,一目了然。“门诊服务挺周到的。”小李说。据洪合卫生院疫苗接种门诊现场的医务人员介绍,尽管这几天连续高温,但每天来接种的有100多人。

  目前,洪合卫生院“预防接种门诊日”的开放时间为周一到周五。考虑到外来务工者工作日请假的困难,区里于近日出台了《嘉兴市秀洲区新居民儿童免疫接种和妇幼保健服务管理工作方案》(试行),方案规定了各体检与接种门诊要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加强规范化门诊建设,并开展“星级”门诊评选。“接下来,规范门诊会将服务时间中的一天安排在双休日,以更方便服务新居民。”沈月根说。

  实现流动人口信息共享

  前段时间,全区的村级公共卫生联络员、新居民协管员已充分利用镇、村公共卫生网络进行目标人群的摸底搜索,并对未到当地儿童体检与预防接种门诊登记过的新居民儿童进行宣传动员并发放“接种通知单”和“健康指导书”等。

  新居民儿童频繁迁入迁出,获得信息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信息的全面获得是作好预防接种工作的关键,这项工作的顺利运行需要发挥好新居民事务所流动人口管理平台作用,并建立多部门合作协调机制。”沈月根表示。据介绍,下一步,全区将加强卫生部门和新居民事务部门在新居民儿童防疫接种和妇幼保健工作中的沟通协调与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将新居民孕产妇系统管理率、儿童系统管理率、体检率、疫苗体检率等信息列入年度工作任务指标。

  根据计划,连续居住3个月及以上的0至7周岁新居民“七苗”基础免疫单苗接种率以镇(街道)为单位要达到85%以上,全程接种率达80%以上;居住满1年的新居民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达90%,全程接种率达85%;在本地出生的新居民儿童首针乙肝疫苗24小时及时接种率达95%以上。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俞佳    编辑: 俞佳

 相关稿件
·疫苗漏种了怎么办?针对很多新居民儿童疫苗漏种现象,秀洲紧急行动
·新居民参政稳健走好每一步 新制度的首创意义不容抹杀
·嘉善新居民事务局“红船节”活动多
·新居民协管员入选晚报“市民记者”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