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大城小事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嘉兴5条高速公路完成集体更名 共2295万

2010年6月30日 08:29

     “杭浦高速”、“乍嘉苏高速”、“沪杭高速”……这些路名都将成为历史名词。昨天,记者从市公管处获悉,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我市5条高速公路有了新的编号和命名,由“字母+数字+汉语简称”组成。其中,国家高速公路以“G”打头,省级高速公路以“S”打头。

  5条高速公路

  已更换新名字

  昨天,记者在途经“沪杭高速”时,发现交通标志牌上面已经标上了“G60沪昆高速”字样。而由“沪杭高速”转入“乍嘉苏高速”时,记者也看到一块交通标志牌,上面标上了“G15沈海高速”的字样。 

  据市公管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境内共有申嘉湖(杭)高速(嘉兴段)、沪杭高速(嘉兴段)、杭浦高速、乍嘉苏高速、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等5条高速公路,总里程多达334.7公里。目前,这5条高速公路均已完成国高网标志调整和更换,整个工程共调整和更换标志1726套,总投资达2295万元。

  按照省交通运输厅的统一部署,标志标牌更换主要包括命名编号标志,出入口指引标志,行车地点确认标志,沿线信息指引标志,沿线设施指引标志等。其中,命名标号标志由“字母+数字+汉语简称”组成,国家高速公路网内的每一条路,都将以“G”为标志,后边加上阿拉伯数字,按序列编号;省级高速公路网的命名和编号将与国家路网相衔接,以“S”开头。

  据介绍,这次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与国际接轨,是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进行的,每条高速公路的编号和命名,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唯一的。新命名法简明、易辨、易记,也将提高高速公路的管理水平。

  多措施

  让市民熟悉新路名

  “由于许多高速公路名字改动较大,许多驾驶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市公管处有关负责人称,为尽快让广大司乘人员适应新名称和编号,我市通过96266路政监控中心,及时发布了国高网标志更换的相关信息,并同步设置补充信息标志牌,对各关键路段实行新旧名称对照辅助说明,方便驾驶员识别。

  同时,市公管处通过自绘地图、自编资料,印制了近万份高速公路新旧命名编号对照地图、编号规则、出行信息地图,利用收费站、服务区等场所,向司乘人员免费发放,为公众使用新命名编号系统提供便利。 

  嘉兴境内

  高速公路命名和编号

  “沪杭高速”(嘉兴段)命名为“上海至昆明高速公路”,简称“沪昆高速”,道路编号为“G60”。

  乍嘉苏高速公路(江浙省界—嘉兴)编号为“G15w”,名称为“常熟—台州高速公路”,简称“常台高速”;而嘉兴枢纽至海盐枢纽段为省级高速,简称“乍嘉苏高速”,编号为“S11”。  

  “杭浦高速”(浙沪省界—海盐枢纽)作为一条国家高速网的主干线,命名为“沈阳—海口高速公路”,编号为“G15”;海盐枢纽至绕城东枢纽,也为国家级高速公路,编号为“G92南线”;绕城东枢纽至大井枢纽段为省级高速,编号为“S16”。

  “申嘉湖高速”命名为“上海—嘉兴—湖州(杭州)高速公路”,编号为“S12”。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接线”道路编号为“S7”。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康行远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嘉兴残疾人可以学车了 近期就可报名
·党的生日,党员的节日 党的诞生与嘉兴有着不解之缘 红船节开幕
·嘉兴集装箱“第三通道”呼之欲出 每月吞吐1万箱 每箱省运费200元
·食品、纪念品“千帆相竞” 嘉兴借旅博会做大旅游购物市场
·新政后嘉兴首次购房信心调查结果出炉超6成参与调查者选择观望
·文化应带给这座城市更好未来 于丹禾城开讲:以文化的名义祝福嘉兴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