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视野下的嘉兴端午之魅 2010中国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侧记
2010年6月18日 08:16
昨天,由中国民俗学会、省政府主办,市节庆办、市文化局、市社科联承办的2010中国端午习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作为一次面向国际的民俗文化理论研究大会,此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302篇,其中既有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学者的论文,也有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与研究机构专家的论文。
在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上,海内外专家围绕“中国端午习俗与东亚文化”、“端午习俗的保护与研究”、“嘉兴端午习俗文化传承”、“吴越文化与端午文化流变”4个主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国际化的视野不仅带来全新的启示,地方化的阐释也将嘉兴端午的独特魅力推向了海内外。
国际化视野 带来全新启示
日本社会端午节俗的当代传承、韩国“非遗”的官方保护政策、日中端午习俗比较研究……此次研讨会上,来自日本国学院大学、日本法政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等多所高校的7位国外学者用实物展示、图片说明和文字阐释的方式,将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如何庆祝端午、保护端午的方式尽情呈现。
以《日本的端午节供》为题参加此次研讨会的日本国学院大学教授小川直之,特地带来了极富日本特色的鲤鱼旗,将日本端午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对于中国的节日,小川直之也提出了自己的构想,他认为需要在保持传统的同时注入新的元素,而不是停留在对每个节日具体意义的阐述中。同样,来自日本的谢荔教授则对“日本端午节俗的当代传承”进行了阐释,从官方节日体系的变化中透视都市节俗活动的兴与衰。而来自新加坡元智大学的王润华教授则通过对当地“娘惹”粽子的研究,阐释中华文化在国外的传承和创新。
端午作为一个全球化的节庆活动,展现形式丰富多样,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此次学术研讨会的国际化视野,无疑也给我国端午文化研究带来了全新的启示。
地方化阐释 展现嘉兴魅力
在聆听国内外各种研究成果的同时,我市各级社科研究机构和文化部门也借此次研讨会之际,以“嘉兴端午习俗文化传承”为主题,积极推出嘉兴端午文化的相关研究成果,以达到交流与切磋的目的。
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副教授富华从地域和地缘角度,对嘉兴端午习俗的渊源流脉和习俗流变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四五千年前至秦汉时期,以原始龙图腾信仰为核心,秉承仲夏禁忌的端午本义,是嘉兴端午的雏形。第二阶段从汉末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嘉兴融入“端午祀伍”的习俗元素,由禁忌向历史化、伦理化转变。第三阶段从隋唐至宋元明清时期,食粽、竞渡、插艾、泛蒲、悬钟馗、吃“五黄”、佩“健人符”等习俗成型,并最终达到“家家如是”的地步。
《嘉兴端午习俗民间故事挖掘的文化价值》、《试论中国端午文化的嘉兴特征》、《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中的嘉兴端午习俗》……在一系列的学术呈现中,嘉兴端午文化魅力尽显。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耿俪洳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