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秀洲首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赛龙舟 品美食 看足球 低碳粽 点击今年端午小长假最热门的秀洲元素
2010年6月17日 07:59 来源:嘉兴日报 沈洁 赵丹 毛晓宇 高家宽 陈慧
   
    龙舟竞渡、粽子飘香、菖蒲高挂、香囊争艳……每逢这些字眼跳出来的时候,就又到了一年的“五月五”。2010年的端午节有些特殊,4年一届的世界杯赛事为这个纯东方的古老节日注入了一些时尚元素。究竟是看球赛还是看龙舟?是悠悠怀古纪念古人还是激情四射议论足球?每个人的答案都不同。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小长假里,有人循规蹈矩履行着中华传统节日习俗,也有人心无旁骛牵挂着南非足球战场。虽是别样情怀,却都离不开快乐与祥和。记者兵分几路,为大家撷取了几个富有秀洲特色的元素。

  一鼓作气“乘龙”飞渡南湖

  关键词:激烈

  热度:★★★★

  感言:选手划得热火朝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

  6月14日的天气有点阴沉,放眼南湖,一片水雾蒙蒙,但并不影响人们观战的热情。上午,数万嘉兴市民和新居民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龙舟竞渡选手和游客都奔着同一个主题“端午”,在如诗如画的南湖之滨闹腾开来。在这场万众瞩目的端午龙舟竞渡中,有两支队伍来自秀洲区,分别是由王江泾镇和嘉兴高级技工学校选派的代表队。

  随着500米直道竞速赛的一声令下,湖面上顿时响起了整齐的龙舟号子,全国各地的数十叶龙舟宛若一条条金色蛟龙,霎时像离弦之箭一般,向着终点疾速前进。此起彼伏的船桨劈波斩浪,引来岸边一片加油助威声。

  王江泾镇文化站站长陈宏伟是龙舟队的联络员,虽然队伍是第一次在端午龙舟赛上亮相,但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20名队员摩拳擦掌,鼓手和舵手也不甘示弱,红黄相间的比赛服分外耀眼。陈宏伟告诉记者,为备战端午龙舟赛,王江泾镇的村干部、村民和渔民们从4月份开始经常在莲泗荡练习,并请了专家指导。“龙舟赛对战术、技术和力量的要求都很高,这么多队员要合理分配力气,团结一致向前划并不是件容易事。”陈宏伟说。不过,队员们对龙舟却不陌生,他们中有些人在网船会时曾划过龙舟,加上多年来划船捕鱼的功底,很快掌握了划龙舟的基本技术。

  与队员们都是“大伯大叔”级的王江泾镇代表队相比,嘉兴市高级技工学校代表队“年轻”很多。这支代表队的成员都是在校学生,个个朝气蓬勃,平均年龄在18岁左右。据领队范晓春介绍,该代表队在今年网船会的龙舟邀请赛中获得了第三名,虽然也是首次参加端午龙舟竞赛,但他们希望能获得好名次。

  低碳粽子走俏市场

  关键词:热销

  热度:★★★★

  感言:端午粽子卖疯了

  昨天早晨8时许,新城街道大树花园居民冯女士来到了位于江南摩尔文艺广场边的五芳斋粽子店。“今天是端午节,我就想着买些粽子回去吃,没想到小区附近已经没粽子卖了!”冯女士告诉记者,因为自己睡了个懒觉起来得稍晚,结果发现小区附近的粽子摊点竟已“收工”,询问之下得知摊点上的粽子已经卖完了,只好走远些到粽子店里购买。令冯女士惊讶的是,即便是粽子店也已排起了长队,且轮到她时仅剩下肉粽有卖。“这个端午节粽子卖疯了!”冯女士感叹道。

  叠粽叶、放米、缠线、丢入篮筐……动作熟练而又迅速。昨天上午,记者在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的粽子加工流水线上看见,穿着白衣,戴着白帽、口罩的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工作着。一名姓刘的女工对记者说:“我们这两天平均每人每天要加工2500个粽子,差不多得加班到晚上九十点钟。”公司总经理邵建国说:“这两天我们的粽子每天大约销售50万只,且限量供应,现做现卖,以保证产品的新鲜程度。”而嘉兴市昌记粽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谈政告诉记者,今年有不少外地顾客与其联系订货,外销量占到总销售量的60%。

  由于今年作为粽子主要原料的糯米、绿豆等涨价,粽子的价格也比往年有所提高,但是,这并不影响市民的购买热情,商家也想出了促销的新招。记者从大润发、沃尔玛等大型超市了解到,简易环保包装的“低碳粽”打败了各种包装华丽的“礼品粽”。在沃尔玛超市,记者见到不少用网袋、薄纸盒进行简易包装的粽子。“一盒礼品粽要上百元,平均下来每个粽子差不多十几元,比散装的粽子贵多了。咱们是吃粽子,不是吃盒子,还是实惠点好。”在沃尔玛超市里选购了3袋简易包装粽子的周阿姨表示。据超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家在粽子的包装上倡导低碳理念,推崇简易环保包装的“低碳粽”,在某种程度上为粽子价格上涨“降了温”,既提倡了环保,又让市民得到了实惠。

  全家出动开心品美食

  关键词:惬意

  热度:★★★★

  感言:现在过节,过的是一家团圆的感觉

[1]  [2]  下一页  尾页
标签: 责任编辑:张彬
分享到: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573-82721592

举报邮箱:xzwxb@xiuzhou.gov.cn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1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