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独辟蹊径发展“配角经济” “零资源”转型发展的高照经验

2010年6月3日 16:47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牛鼻子。“我们当时的思想就是抓好项目,举全街道之力促进经济发展。”在高照街道办事处主任周小明看来,以项目促发展的思想深入到街道的方方面面很有必要。置之死地而后生,高照人的拼劲和干劲,在困难面前被充分激发起来。每个班子成员带1个招商组,所有村、社区都要有招商考核的“全民招商”格局快速形成。

  正当高照街道雄心勃勃准备大展拳脚时,现实却异常残酷。由于街道几乎无平台可依托、无土地可招商,面对接踵而至的各类项目,高照街道不得不面对这样的尴尬:小的项目不想要,大的项目进不来。眼看街道干部们刚刚鼓起了招商劲头很快就要松懈下来,高照街道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定位自己。

  “当时,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做好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的配角,小手牵着大手走,利用园区成熟的基础设施和发展平台,为我所用。”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当年,高照街道就前后出台了招商引资8项奖励政策,包括围绕项目注册前、入驻中、投产后的一整套政策,并开始从用足用好现有平台空间、及时运用新平台、积极开拓可用平台这三个方面入手,努力克服发展瓶颈,有力推动项目的快速落地,推出企业入户“绿色通道”和全程“保姆式”服务,上演了一出借势而上的发展好戏。

  发展观念的转变和提升,让困境中的高照人找准了努力的方向。高照街道经济发展呈现多点开花的良性发展态势:一是积极与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区对接,以京润·国际大厦、丽晶广场、老爷车大厦等商务大楼为平台,以招商规划为依据,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拓展平台,借力发展;二是以好一家家居购物广场、江南印包城、运河生活港等专业市场为平台,引进培育市场经营主体,壮大专业市场;三是利用博尔玛创业园、福达创业园、丝绸工业园区等标准厂房,着力引进符合产业导向的高新技术项目和科技型企业;四是利用街道周边闲置的厂房,努力盘活存量资源招商。

  “不比存量比增量”和“不比规模比结构”的口号喊出了高照人的心声。

  有思路才会有出路。甘当配角发展“配角经济”的科学定位,为高照街道带来了后发优势,也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跑步前行:嘉兴江南休博园拥有休闲观光基地早已开门迎客,与其毗邻的嘉兴金悦王朝绿色农业产业园以集团化生产销售绿色农产品成为现代化规模农业的典范;超过200家注册资金50万元上的项目相继入驻;今年财政收入有望突破3000万元,要当于街道成立时的10倍;经济主要指标增幅近两年始终处于全区前茅……

  角色转换“配角演主角”

  社区管理一马当先

  高照街道因拆迁而生。

  在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中,数以万计的农民开始变为市民,数倍于本地居民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开始涌入,坐落于秀洲城西的这片土地开始被激活。伴随着经济方式的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处于一个激荡的重构期。对于2007年才刚刚建立的高照街道来说,面临接踵而至的物业费难收、小区管理处于半瘫痪、角色不好转变失土农民难就业、邻里关系紧张等层出不穷的社会现实问题。

  “区域的复杂性,为我们带来了拆迁时间跨度最长;新居民人口比重最大和街道转型面最广的三个全区之最。”周小明介绍道。由于受历史原因和固有习惯的影响,街道的社会稳定、小区的环境卫生、村级资产的量化……这些关乎着数万居民们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摆在了街道管理者的面前。由于无据可依、无本可参,作为城乡一体化新社区的先行示范区,处于转型过程中的高照街道开始“摸着石头过河”。

  位于高照街道“主城区”的象贤、秀园、陶泾和新义四个小区都是以农村宅基地异地迁建为安置方式的农村拆迁安置小区,四个小区共有1300多户居民,绝大多数是由该街道象贤、陶泾和新义三个村搬迁过来的。由于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还没有真正从农民向居民转变,部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外来人员量大面广、管理资金缺乏等也给小区的管理增添了难度。

  由于不是城市小区,四个小区在管理上还沿袭着村里的管理模式,管理力量较为薄弱,乱搭建、乱堆放、乱种养、乱设摊、乱停放、乱张贴等现象曾一度十分严重,成为城郊接合部新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顽疾”,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高照街道和各村每年都要花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来整治和清理。 

  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发现城市小区的单一管理方式在这里行不通。”据高照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2007年街道组织有关人员对四个小区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派人赴绍兴等地学习取经。回来后街道上下经过广泛征集意见,开创了此类小区长效管理从管理模式、组织架构到资金来源上的三大创新:管理模式上定下了将市场管理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统一管理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小区事务管理与新居民事务管理相结合的实施原则;组织架构上在把物业管理推向市场的同时,在三个村成立小区事务管理服务站;资金来源上由秀洲新区、秀洲工业园区、街道、村和小区居民共同分担。

  这一新型管理模式,被有关方面亲切地称为“秀洲模式”。它不仅给小区居民带来真真切切的变化,也为城乡统筹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农村新社区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如今,干净整洁的小区面貌、文明有序的社会环境,每一个生活在高照街道的居民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品位提升“自唱大戏”

  文化发展锦上添花

  除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文化转型也是高照街道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这里既有纯农村、也有农村新社区和城市社区;既有农民也有新居民和市民。由于其管理层次多样性,多地、多样的文化融合,成为街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发现所有问题的症结,都可以归结到人的思想观念转变上来。”岑志雄告诉笔者,经过多方调研论证,以文化阵地为政治抓手、以文化活动来凝聚人心、以文化发展推动社会事业进展的新型发展思路开始逐渐清晰起来。

  2007年的金秋时节,高照街道克服了艺术人才短缺、活动场所匮乏、群众参与性不高的诸多困难,成功举办了第一届“艳阳高照”文化艺术节,在广大群众中间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这个被誉为“群众大舞台”的文艺星火的催化下,一个以村、社区为单位、以村民和社区居民为主体的城乡文化一体发展模式,如燎原之势席卷了高照大地。

  “以前是求着他们参加活动,现在是他们抢着参加活动。”象贤村党支部书记曹琼瑶谈起了村民们对待文体活动的前后变化。

  在街道的指导下,时任村妇女主任的曹琼瑶开始了社区文化的创建之路。由于村民的观念保守和文艺资源的短缺,没有文艺经历的她,干脆自己上阵,并从外面请了一位老师,组建了村里有史以来第一支文体队伍——扇子舞队。令曹琼瑶意想不到的是,村里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可村民们似乎并不领情。几个月下来,扇子舞队队员从最初报名的20多人锐减到10几个。尽管这样,曹琼瑶并没有灰心,在她的鼓励下,参与者的羞怯感慢慢打消,这支完全以村民组织的文艺队伍开始在街道及区里相关文艺演出活动频频亮相。

  看到昔日的姐妹们精神好、身体好,越来越多的村民们开始加入进来。该村积极从村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现有文艺骨干,开始组建起一支支村民心底里喜欢的文艺队伍和文艺活动。去年8月,村里中年妇女向她提议,希望有一个具有健身的文艺活动。曹琼瑶想到了健身舞和排舞,得到村民们的热烈响应。短短的两年多的时间里,象贤村一下子拥有扇子舞、歌舞队、太极拳等8支文艺队伍,队员也从最初的10多名变为80多名。今年年初又精心筹划举办了首届村民运动会,得到了居民的积极响应,参赛的村民和新居民超过300人。“通过文体活动的开展,拉近了村民之间以及村干部和村民之间的距离,现在不仅村里的工作落实很好,村民之间的矛盾也很少了。”曹琼瑶高兴地说着。

  运河社区主办了三八“社区妇女才艺展”、“廉政文化进社区”文艺演出;象贤村主办“全国助残日”文艺演出;高桥社区协办了“科普之夜”、“科普之夏”互动文艺演出……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精神指引下,高照街道实现了文化阵地从少到多、文体队伍从无到有巨变。截至目前,高家桥文化活动中心迁建工程已完成选址,运河社区在原有基础上,新增近200平方米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用房,该街道5个村的文化活动中心均达到市级标准;全区共涌现文体队伍13支,文体骨干近200人。

  在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和思想观念空前活跃的今天,高照人用3年的时间,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管理和服务并驾齐驱,从艺术文化到大众文化的普及推广、从社区文化到广场文化的现实演绎,从乐在其中到长在其中的精彩文化转型。在逐浪淘沙的发展大潮中,盛开了经济腾飞和文化繁荣的“并蒂花”。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文/摄 金 缨 黄 宁 高家宽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区领导对高照街道创建工作进行重点督查
·高照街道高桥社区建设和谐农村新社区
·高照中学举行合唱比赛暨第十届校艺术节闭幕式
·高照街道开展科普宣传服务活动
·高照街道:节能环保 倡导低碳绿色生活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