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份《“新生代禾商”培养研究报告》发布 “新生代禾商”将成主力
2010年6月8日 07:44
近日,我市第一份有关“新生代禾商”培养研究报告问世,这份报告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外经贸局、市外事办、市委政研室共同参与,市经贸委、嘉兴日报经济新闻部协助完成。此份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新生代禾商”概念,并指出“新生代禾商”将成嘉兴“新生代经济”主力。
首创“新生代禾商”概念
据了解,当前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比已达七成以上,税收收入占比近70%,从业人员占比75%以上。截至去年,我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4.87万家和15.25万户,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嘉兴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和主要动力。
“但是随着禾商群体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投资领域由本地向全国乃至世界扩展,嘉兴经济正面临着全新的局面,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新的更具有探索精神的企业家,由此‘新生代禾商’的概念应运而生。”作为《“新生代禾商”培养研究报告》课题组的成员之一,市外经贸局副局长张形芳告诉记者。
《“新生代禾商”培养研究报告》指出,“新生代禾商”是指经历外部环境剧变以后,继续从事经营管理行为,或者外部环境剧变以后开始涉足经营管理行为,转型快、发展好、成长型,具有相对熟识的群体性标志、相对较大的影响力、良好集体声誉的嘉兴商人(企业家)或新嘉兴商人(企业家)。
“‘新生代禾商’是嘉兴经济竞争力形成的核心力量之一,是嘉兴地域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传播的重要介质、城市形象的外在表象,因此,构筑起覆盖市域、动员全员的‘新生代禾商’平台,提升‘新生代禾商’的集体声誉,是凝聚力量、提升发展的重要手段。”市经贸委相关领导认为。
“新生代禾商”面临成长烦恼
虽然“新生代禾商”是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探索者,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却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困难。
以往禾商面临最大的困境是资金瓶颈,但该报告中的调查问卷显示,目前近六成企业认为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管理”,近四成企业则选择了“技术”和“市场”。
“由此可知,与上一代的草根经营不同,‘新生代禾商’早已脱离了原始积累阶段,尤其在众多企业跨入新兴产业之后,管理、技术和市场才是决定企业未来的关键。”课题组成员之一市外事办副主任陈国华认为。
以往信息匮乏也是造成企业发展滞后的一大原因,而在这一点上,“新生代禾商”有了全新的选择,该报告的调查问卷显示,超过七成的企业选择从“展销会”上获得信息,其余获得信息的途径分别是“本地行业协会”、“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本地、外地的其他相关企业”等。
“调查问卷表明,这群从亚洲金融危机后成长起来的新生代,更具有全球眼光,更加关注知识创新,更加注重团队协作,更加重视资本结构,更加熟悉商业模式,更加倚重群体效应。”陈国华解释道。
“新生代禾商”需三方共同培养
报告同时提出,要促进“新生代禾商”的成长,在政府层面,要给予更多的重视引导和政策扶持;在企业层面,则要重视子女、高层管理者、新进人才的培养,与政府的引导方向有机结合;在媒体层面,加大“禾商”品牌的塑造与宣传,增加大家对“禾商”和“新生代禾商”的群体认同感,才能将他们真正凝聚在一起。
“所以在‘新生代禾商’的培养上,政府、企业和媒体都担当着重要的责任。”课题组成员之一市委政研室副主任顾志刚认为。
事实上,我们在一个个崛起的新兴行业中都看到了“新生代禾商”的身影;年轻富二代从父辈的羽翼下走出,开始在商场上运筹帷幄,决策企业的发展步伐;满怀雄心壮志的海归青年则靠着自己的才干,打下了自己事业的第一块基石;与此同时,老一辈的禾商们也在积极寻求着二次创业,一切归零重新出发。
如同顾志刚所言:“他们注定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活力群体,一股不同凡响的财富力量,因为‘新生代禾商’可以促进嘉兴新生代经济,他们的转型升级才是嘉兴经济真正的转型升级。”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缪 雨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