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职成教中心“三破”围墙做大市场
2010年5月23日 10:30
“我们如今就像一个职业训练场,去年培训了4000多名社会学员,人数超过了在校生。”昨天,海盐职成教中心校长沈建明对记者说,培训市场能做大做强,缘于学校率先三破“围墙”。
首先是打破了思想观念“围墙”。新形势下怎样办好职业教育?海盐职成教中心曾围绕这一话题发起广泛讨论,而几个简单的数据就让教职员工豁然开朗:一个建筑工地的小工每个月能挣700元至900元,而经过电工、电焊工等职业技能培训后可达1500元至2000元。“职业教育不仅关系到受教育者一生的‘饭碗’,还关系到区域的投资环境、发展后劲和竞争力。因为我们的学生才是促进城市今后发展真正的生力军。”在日益加快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教职员工明白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举足轻重。
其次是打破人才培育“围墙”,把农村劳动力培训纳入其中。推进高校、职校与企业开展产教“合作教育”,联合培养智能型应用人才。沈建明说,以前总觉得职业教育的对象是被阻在普通高中门外的初中毕业生,随着嘉兴“两新”工程的推进,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他们越来越意识到要将农村劳动力作为服务对象。为此,海盐职成教中心专门成立了社会培训处,抽调骨干教师承担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使各项培训有序开展。
如今,他们根据不同的对象,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办班形式。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学校在乡镇设立培训点,把教学设备和实习设施搬到农村,把培训班办到农民家门口,利用晚上、下雨天等空闲时间,派教师到乡镇讲学,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好评。据悉,经他们培训的农民学员97%实现了转移就业。
再次就是打破校际之间的“围墙”,跳出封闭式发展,全面融入城市发展的“大循环”中,使海盐职成教中心在服务城市发展战略中实现新的跨越。“我是海盐宾馆,能否帮我们办一个五星级酒店管理与服务订单班?”“我是海盐百步镇行业协会的,想邀请贵校为我镇培训CAD技术骨干……”在接受记者采访的不到一个小时时间里,学校领导的手机不断响起,其中有不少是要求合作办培训的。据介绍,送教到企业,为在岗员工服务已成为海盐职成教中心的又一培训模式。针对已在企业上岗的工人,他们把培训班设到企业,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利用工人的休息时间开展岗位生产技术培训。目前,已设立常年培训基地的企业已有十多家。
培训,让海盐职成教中心的社会生源及时得到充分的“给养”;培训,也为农民进城创造了条件。率先开展“两分两换”试点的百步镇和沈荡镇,开设了维修、电工、数控等专业技能班,共培训学生600余人次;在海盐元通镇,学校开办了技术班培养新型农产品经纪人,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脱颖而出。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应丽斋 俞佩忠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