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本网关注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特别关注】“公推直选”推进基层党内民主 秀洲智慧开创特色样本

2010年5月11日 08:22

 

王长江教授:不断深化对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的把握和认识,重点应从制度要素建设转向制度体系建设。做到决策民主、执行民主和民主监督,形成民主建设整体推进的局面。“公推直选”需要更多的制度要素来连接,形成一个可持续的制度体系。只有形成了一个系统工程,“公推直选”才更有生命力。

秀洲区:在整个试点工作中,全区通过深入发动,广泛参与;上下结合,多元推荐;逐轮差额,竞争择优;全面推介,充分知情;整合资源,科学组织;阳光操作,全程监督等环环相扣的民主步骤,形成了细节严密,流程顺畅、公平公正公开成效明显的制度体系,呈现出良好的民主发展势头。

以民主监督为例,为保证参选人公平、公正地参与这次公推直选,秀洲区坚持“阳光操作”,加强全程监督,确保各个环节公开透明,置于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之下。

在前期的各个环节,采取公告、公示、新闻等多种方式向全社会公开,增强了党内选举的透明度。区纪委、区委组织部联合发文,对参选人提出纪律要求,与被推荐人选签订《遵守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工作纪律承诺书》。

通过公布区纪委举报投诉电话和电子邮箱,在王江泾镇政府大门外设立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试点工作监督箱等形式,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

同时,由15名“两代表一委员”和41名群众监督员组成监督组,通过暗访、列席会议、参加党员大会等形式全程参与监督,确保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地进行。  

整个活动期间,没有接到任何投诉、举报,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公推直选环境。

据了解,当前,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工作在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但选择王江泾这样的大镇开展试点的还比较少。

在深入调研、论证分析和借鉴各地经验的基础上,这次公推直选试点工作在深入发动、提名推荐、候选人产生、全面介绍、选举组织等多个方面,均进行了探索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确保了试点工作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选举结果体现民意,组织满意。

实践证明,公推直选王江泾镇党委书记试点工作的成功,为在区域大、人口多、党员多的乡镇开展公推直选提供了实践样本。

但是,公推直选出镇党委书记只是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要让公推直选出来的干部自觉接受监督、履行承诺,更好的履职尽责、执政为民,正确的处理对上级党组织负责和对党员群众负责的关系,需要探索出台相应的后续管理办法,制订一套适用于“公推直选”干部的管理、监督、评议、考核和提拔、交流等方面的制度体系。

不仅是“选不选得上”要由群众说了算,“干得好不好”也要更多的听取群众意见,使“公推直选”干部自觉转变“官念”,千方百计“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

如此,“公推直选”的体系建设才算完备,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

 

【结语】

秀洲区开展的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试点工作充分体现了“顺民心、强核心、聚人心”的民主特色,与王长江教授的诸多观点相应相合,这既是全区在新形势下对党建工作的创新成果,也是秀洲智慧在科学发展观引导下的必然显现。这是秀洲民主建设的一小步,却是全区经济社会建设的一大步。由此带来的凝心聚智、争先创优的鼓舞示范效应,不可估量……

 

 《浙江日报》:《直选书记的压力与动力》

 《嘉兴日报》:《秀洲区试点工作更具推广价值》

 

来源: 秀洲新闻网   作者: 张兆利    编辑: 吴怡之

 相关稿件
·市基层党建带工建团建工作会议要求不断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县(市、区)委书记首次就抓基层党建工作向市委常委会作专项述职
·广东开展“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活动 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