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善不欲人知”更显道德力量 香港义工黄福荣的事迹
2010年4月23日 08:26
玉树地震救援,涌现出了许多感天动地的人和事,其中,香港义工黄福荣的事迹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黄福荣,人称阿福,地震前在玉树孤儿院做义工,地震发生时,他奋不顾身救出了3名孤儿和一名教师,在折返现场时不幸遇难。由于他的舍生忘死,孤儿院无一名孩子和教师遇难。在他生命最后一刻讲的最后一句话是:“孩子们和老师都救出了吗?”阿福的壮举生动诠释了什么叫舍生取义,什么叫自我牺牲,然而阿福的崇高之处更在于“为善不欲人知”。
如果不是这次玉树大地震,如果不是他献出了生命,很可能黄福荣的名字和事迹依然无人知晓。现在终于撩开了他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面纱。阿福是香港的一名货车司机,身处社会底层,收入不高,患有糖尿病,一生未娶,无儿无女。他从2002年起到大陆做义工,扶贫帮困,乐善好施。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他到灾区做了3个月义工,历尽艰辛,既不求出名,也不求回报。他人生的最后10年全部奉献给了社会慈善事业,默默做事,积极募捐,但从不显山露水。他曾经跟别人说:“不喜欢他们(某些志愿者)那样炒作,做一点点事,就要四处去讲报告,到处去说。做事情不为别人,简单些好。”如果说行善不易的话,那么“为善不欲人知”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
黄福荣做好事10年,在救人遇难后人们才知其人其事,足见其道德心迹的高尚和言行的一致。在黄福荣遇难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称赞他为“香港的光辉榜样”。其实,他不仅仅是香港人的光辉榜样,也是全体中国人的光辉榜样。他身体力行了中国道德中倡导的三条:一是勿以善小而不为;二是“为善不欲人知”;三是舍生取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黄福荣以一介平民登上了常人难以攀越的道德高峰,岂能不感动中华大地!在当今物欲横流、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下,阿福的崇高道德不啻为一剂清醒剂,足以让一些人静夜三思、汗颜不止。
感谢香港特区政府,给这个平民英雄身后以特殊的待遇和哀荣。黄福荣的遗体从青海辗转深圳,千里迢迢回归故土。香港特区政府决定追授他“金英勇”勋章;香港各界拟定5月初为黄福荣举行盛大葬礼。这一系列不同寻常的举动,不仅仅是对死者的褒奖,更重要的是为了弘扬黄福荣的精神,树立社会楷模,在全社会提升民众的道德水平,为社会的和谐进步奠定精神基础。这可谓是人文精神建设的纲举目张。记得几个月前,香港一所名牌大学将该校一位管理学生生活、勤勤恳恳工作了几十年却不为人知的退休女职工授予名誉博士。虽是一死一生,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倡导“为善不欲人知”的高尚道德,以此引导社会风气。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秦时月(嘉兴)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