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提升理念 完善政策 深化改革 陈德荣昨天在湘家荡调研

2010年3月11日 08:15

    我市以“两分两换”为抓手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正稳步前行。“两分两换”推进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现有的政策该如何进一步完善,才能让老百姓利益保护得更好、改革推进力度更大、改革成效更明显一些?昨天下午,市委书记陈德荣带着上述问题,又一次来到南湖区七星镇调研,与村、镇、区三级干部座谈交流,共同把脉改革进程,商讨解决困难对策,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市领导鲁俊、蒋唯民、陈越强、王淳和相关部门负责人随同。

    “请讲真话,真实地反映民情民意,你们的反映对我们的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陈德荣的诚恳鼓励下,七星镇、余新镇8位率先开展“两分两换”试点的村党支部书记围绕土地流转后的农民就业创业、农民集聚后城乡一体新社区的公共服务、农民双置换后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问题纷纷畅所欲言。他们的思考和建言不时引来陈德荣的点头赞许。

    陈德荣说,两年来,我们边探索边完善,“两分两换”改革路径日渐明晰,农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三可”目标基本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南湖区承担了探路先锋的角色,在全市面上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陈德荣指出,现在所推进的“两分两换”只进行了前半段,那就是以承包地换股、换租、换保障,或以宅基地换钱、换房、换地方,但这些只是手段,“换”的最终落脚点是推进集约经营,转换生产方式;推进集中居住,转换生活方式。只有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换了,作为资源要素的土地和劳动力转换才能顺畅,城乡才能实现大融合。随着“两分两换”向纵深推进,原有的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和农村资产管理体制都面临变革。他用“提升”、“完善”、“深化”这3个关键词对下一阶段的“两分两换”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陈德荣说,要进一步提升发展“三农”的理念。“改革不能仅仅满足于比原来稍好那么一点点,不论是规划还是制度设计,都要有更高的要求。经济、生产、生活都要从城乡互动的角度来谋划发展,让沉睡的财富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

    对于如何完善当下正在推进的“两分两换”改革,陈德荣从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一是进一步完善置换政策。要抓住沪杭同城的机遇,在保证大政策稳定的前提下,让利益更多地向农民倾斜,提高农民参与“两分两换”的积极性,从而更快地推进“两分两换”工作,更好地提升区域的品位。二是要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各有关方面要整合资源,向城乡一体新社区倾斜。三是要完善社会政策。在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加大资源配置,让农民在城乡一体新社区内有更高品位的生活、更加有序安定的环境。

    陈德荣要求,进一步深化以“两分两换”为抓手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改革,走出一条农业龙头企业、股份制、专业合作社等多元共存的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模式,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满足农民的要求,千方百计帮助农民增收。要把农民增收与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有机结合。充分利用新市镇的工业功能区、服务业集聚区、农民生活社区和现代农业园区,提高农民的就业创业能力。

    昨天下午,陈德荣一行还先后赴嘉城绿都、甪里街延伸段、湘家荡环湖路南滨港闸门,实地考察了湘家荡开发建设进程。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应丽斋 郑炜君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嘉兴遭遇60年最强春汛 陈德荣要求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财产损失
·全市参与上海世博会暨“环沪护城河”安保工作会议昨召开 陈德荣讲话
·陈德荣在调研滨海开发时提出 把滨海新区打造成转型升级大平台
·陈德荣在调研现代农业工作时强调 要以新理念推进“三农”工作
·陈德荣在调研交通建设工作时强调 坚持交通先行 建设现代交通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