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缘何连续6年全省首位 政策保障、“两分两换”成增收法宝
2010年2月25日 08:07
年初,嘉德园艺有限公司投资近百万元,从荷兰引进新品种——东方百合;年底,企业收获了转型的硕果,每亩鲜花的收益超过万元,比之前老品种的收益翻了一番。过去一年,像嘉德园艺这样转型的农业企业不在少数,转型让嘉兴农业在困境中成功突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85元,同比增长9.9%,连续6年位居全省首位。
嘉兴农民增收的秘籍是什么?
“惠农政策给我们穿上了一件防寒衣。”桐乡市河山镇八泉村党支部书记董忠良的话颇有代表性。去年,嘉兴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等50多个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性文件。“种粮食、买农机、参加医疗保险都能得到公共财政的补助。像我们这个村一年受益100多万元。”董忠良说。海盐县西塘桥镇青莲寺村的陆建华谈起惠农政策,感慨连连。去年5月,想要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的他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关于推进金融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出后,他顺利地从当地信用合作联社得到了300万元的贷款。
一系列政策的密集出台,夯实了嘉兴农民增收的基石。据介绍,《关于2009年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从8个方面给我市农民带来了45项增收举措。市农经局的统计数据显示,随着这些政策的顺利落地,全市农民在2009年增收约6亿元。
市农经局局长戴峰认为,嘉兴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与及时转型升级密切相关。去年初,按照现代农业的发展定位,市农经部门专门编制了《嘉兴市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为全市农业的发展确定了方向。与此同时,我市继续寻求依靠科技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新路子,成功建立了浙江大学嘉兴市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聘任浙江大学4位教授为农技推广首席专家,并就畜牧业污水净化剂应用及产业化、精品西瓜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示范等6个项目达成了合作意向。温室养殖甲鱼密度高、病害多,而池塘养殖甲鱼受到土地资源的限制,南湖区大桥镇建国村的章林根在技术人员的建议下,打起了外荡网箱养殖的主意。今年春节,章林根以每公斤200元的价格销售了500只外荡甲鱼,平均价格比温室养殖的甲鱼高出数倍。
农业转型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农民队伍。2009年是我市启动培育现代职业农民的元年,因为在这一年,96名合作社带头人、专业大户、镇村干部告别田头,走进课堂,成为我市首批农民大学生。这支扎根农村、热爱农村事业、立志农村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队伍,接受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为我市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注入全新的活力。
2009年,嘉兴农民增收的动力还来自“两新”工程建设。农民通过宅基换钱、换房、换地方,用承包田换股、换租、增保障,不但实现了财产的保值增值,而且拓宽了增收门道。在“两新”工程建设的推动下,今年春节,南湖区余新镇明星村徐华高搬进了自家120平方米的别墅。“目前我家这套房子价值近100万元,加上政府补贴的14万元,除去造价,我们家净赚了70多万元。”明星村选择公寓房安置的村民,一般可在镇上拿到总面积相等的两三套房子,除了自己居住,每套房子的年租金就有5000多元。在嘉善县姚庄镇,每户农户住宅置换前平均估价为18.1万元,换成镇公寓房后市值约50万元,家庭的财产性收入陡然增加不少。
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两分两换”、“两新”工程以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带动下,去年我市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达573元,增长59.1%,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量的18.6%,首次超过家庭经营纯收入对农民收入的贡献。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应丽斋 欧 林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