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员不应参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 绩效工资成了“官效工资”
2010年2月23日 08:20
“工作20多年的一线教师的待遇,可能不如20多岁的学校团委书记。”广东省中山市政协委员在调研中发现,国家于去年初开始推行的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在当地实施起来却变了味儿:各学校在制定绩效分配方案时,明显向行政管理人员倾斜,一线教师获益不多。
绩效工资到头来却成了“官效工资”,让一线教师产生强烈不满的原因,说到底就是绩效工资的评价体系由谁来制定。学校领导和行政人员在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中掌握着绝对主动权,利益的天平很容易向行政人员倾斜,由行政力量主导的绩效工资改革,毫无悬念地制造出“教得再好,不如当个领导”的现实悖论。
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并非我们的独创。去年3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演讲中再次强调了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重要性,获得掌声一片。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在美国由来已久,尽管有瑕疵,但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个中关键在于,教师可以在决策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使得绩效工资评价体系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比如:得到绩效工资奖励的教师必须是在一线的教师而不包括进入行政管理部门的教师;所有评估计划必须与教师磋商;不能因教师绩效工资的实施而造成内部的分裂……
行政人员不应参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这显然是有道理的,因为行政人员并不是一线教师,20多岁的学校团委书记更不是一线教师,凭什么参与教师绩效工资分配呢?另外,教师绩效工资的评价体系不应由行政力量单方面说了算,而是要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与教师协商后出台,以保证教师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维护教师的利益。
由行政力量主导的绩效工资改革,使得行政人员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这种改革所激发的不是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而是极大的负面情绪。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蔡晓辉(河北)
编辑:
张兆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