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种田养殖搞运输 秀洲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六年超城镇居民

2010年2月5日 07:57

    昨天,新塍镇万民村9组村民郁会兴在自家的茭白田开心地告诉记者:“别小看这块田,去年为我家增加不少收入呢。”去年,郁会兴家依靠多元化经营,年收入再次刷新纪录。和郁会光一样高兴的还有秀洲区的数十万农村居民。2009年,秀洲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531元,同比增长9.2%,收入增速连续6年超过城镇居民。

  多元化经营让农户增收

  “去年我家种茭白收入3.5万元、拖拉机运输收入1万多元……”郁会兴扳着手指向记者算起了去年一年的家庭收入。去年,他种了5亩茭白、2.1亩甘蔗、1.3亩白菜和2亩多粮食作物,其中效益最好的要算茭白了,每亩有七八千元的收入;5年前,为了方便运送农资和农产品,老郁还购进了一辆农用拖拉机,这辆拖拉机不仅方便了自家的运输,还因为帮助别人家运输增加了1万多元的收入;加上其他一些收入,去年起码进账6万多元。

  工资性收入过半

  “虽然家里还种了点田,但在厂里上班的收入也不少。”今年55岁的张海荣是王店镇建林村9组的村民。2009年,他们一家6口人个个都成了工人。两个女儿、两个女婿都在单位上班,老伴在家附近农庄打工,自己也在镇上一家单位烧饭。老张粗略算了算,这块工资性收入就有11万多元。除此之外,老张家还种了3亩多水稻、养了些蚕,这两块收入还有4000多元。

  在秀洲区,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村居民增收的亮点。2009年,秀洲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有52.7%来自工资性收入。

  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随着农民创业与发展环境的继续优化,大量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居民收入呈现多元化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据秀洲区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2年到2009年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3.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1.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02年的2.04:1缩小到2009年的1.81:1。

  据介绍,差距的缩小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政策调控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业税取消,以工业反哺农业,鼓励农业向效益化、产业化等方向发展;全区农村文化、教育、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和丰富,农民享受到与城里人相同的文明。到2009年底,秀洲区平均每百户农民家庭拥有摩托车105辆、电冰箱86台、空调123台、微波炉31台、生活用小汽车10辆,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消费需求接近城市。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高家宽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种植水生蔬菜亩均效益超2000元 北部湿地农业取得初步成效
·江南葡萄和凤桥水蜜桃谁更“甜”? 一场来自两个农业明星村的PK赛
·首期高标准养殖塘承包价每亩标出1011元“天价”
·新型发展模式助推农业转型 海盐农民搭上增收“快速列车”
·现代农业发展重点确立 建设10万亩现代农业功能区
·“湿地”变“宝地”湿地农业让油车港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20.97%
·陈德荣在嘉兴农科院调研时要求 进一步拓宽农业科研领域
·农业转型提升让百姓越来越有口福 育出珍稀名贵药材种出大米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