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嘉兴新闻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新型发展模式助推农业转型 海盐农民搭上增收“快速列车”

2010年1月25日 08:15

    昨天,海盐县于城镇江渭村农民沈培君回家后,特意来到强农生态农业园转了转。自从老沈家将土地流转给该农业园后,土地收入一年内增加了十多倍,达到了14000多元。强农生态农业园在循环种植养殖的基础上,招收流出土地的农民为农业工人,为当地农民增添了新的增收渠道。

  强农生态园只是海盐传统农业转型的一个缩影。如今,该县改变以往单一落后的农业生产模式,以“农场主+公司”等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也让全县农民坐上了增收的“快速列车”。

  农业园带动农民增收

  通过农民流转出来的土地,强农生态农业园集中养殖蚯蚓和种植猕猴桃与蔬菜,带动当地农民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据沈培君介绍,前几年,土地带给他家的收入每年不足1000元。去年土地流转后,他去了县城的一家企业当门卫,每月收入600多元。老伴范大妈则成了强农生态农业园聘用的农业工人,每月也有好几百元的收入。据强农生态农业园负责人介绍,像范大妈这样由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的,在江渭村有100多名,“还是那些地,还是那些人,可经济效益增加不少,农民收入和以往相比也大大增加了。”

  强农生态农业园计划用3至5年时间,使园区的总面积达到1500亩,并运用现代农业技术和装备,将生猪清洁养殖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猪粪—微生物发酵—蚯蚓消化养殖—有机肥料(生物饲料)—无公害农产品的链式转化。

  农场主与公司实现双赢

  “农场主+公司”的农业生产模式,正成为海盐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上个月,海盐县首批取得农场经营资格的15个农场主,带着2000多亩土地,和浙江万好食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集体合作协议。

  去年,万好食品有限公司引进了一个速冻蔬菜项目,等今年3月该项目投产后,预计将年产1万吨速冻蔬菜,产值近7000万元。“他们有规模化的农业种植基地,我们有先进的管理方法、最新的种植品种和成熟的销售渠道,我们的合作一定会给双方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万好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马春峰表示。

  番薯的身价翻了几番

  原本只具备食用功能的番薯,竟然成了盆景。海盐县农发薯类科技有限公司的另类发展模式,让番薯的身价翻了几番。据介绍,紫番薯的叶子能吸收辐射,由紫番薯制成的盆景深受办公室白领们的青睐,在花市上每棵能卖到18元。

  据农发公司总经理叶震洲介绍,以往紫番薯只是食用,并且烹饪方法单一,口感欠佳,市场价格低,经济效益不好。去年,该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根据紫番薯根系发达、容易栽培、具有观赏性和抗辐射的特点,推出了紫番薯盆景。观赏性紫番薯的生命力很强,一般常温下可放置1年多,只要每隔一周换上新鲜的自来水即可。“这样一来,紫番薯的附加值就增加了。”叶震洲自豪地说。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欧 林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海盐:创新“四区联动”党建新模式
·海盐创新“四区联动”党建新模式
·海盐新居民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取得初步成效
·海盐着力发挥镇(区)党委在村组织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