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育天地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马拉松跑出高考加分灰色通道

2010年1月26日 08:49

 

资料图片:严格规范高考加分政策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

    冒名顶替参赛 作弊不择手段 意在体育加分

    如果不是跑吧论坛网友的火眼金睛,或许厦门马拉松作弊事件不会曝光得如此之快。1月20日,本报独家报道《跑马拉松居然也作弊》让这起“假跑”丑闻浮出水面,目前已有31人被取消成绩。作为国际田联授予的“金牌路跑赛事”,“厦马”一向有口皆碑,谁也不会料到,参赛者竟敢集体造假。

    一项马拉松赛,为何有那么多人作弊?种种分析似乎都指向同一焦点:作弊者为的不是名次,而是一个成绩——3小时10分。这个成绩是男子马拉松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而目前被取消的成绩大多集中在3小时10分以内,其中不乏多名高中生。按照规定,达标二级运动员的中学生参加高考可以加分。这就意味着,一旦作弊成功,造假成绩将直接转化为高考的竞争资本。如此,原本纯洁的马拉松赛却“跑”出了一条高考体育加分的“灰色通道”。

  加分政策 缘何变异

    对于任何一项政策而言,初衷总是好的,只是难以抵挡在实施过程中的某些异化,高考体育加分也是如此。

    作为国家高考政策的一部分,体育加分始于1983年,当时国家教委规定,取得相应体育比赛成绩的高考考生,可以获得最多50分的分数照顾。3年之后,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的考生也被纳入加分范围。

    随着时代发展,这项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逐渐演变为: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参加重大国际体育比赛或全国性体育比赛取得前6名者(须出具参加比赛的原始成绩)、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其中,还特别规定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的考生需要通过省教育主管部门举行的复审测试,而在1998年之前,体育特长生是不需要复审测试而能得到直接加分的。

    应该说,高考体育加分的初衷无非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并帮助高校选拔一些专业需要的体育特长生。在开始阶段,这项政策确实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令人始料不及的是,一股丑恶的力量使之逐渐偏离轨道,成为某些人攫取利益的“捷径”。  

    作弊频出 愈演愈烈

    为了高考体育加分而作弊的,厦门马拉松赛不是第一起,在这次被取消的成绩中,山东省东方中学以8人“雄踞榜首”。

    不光是马拉松,在其他项目中,高考体育加分作弊事件也是层出不穷。

    2004年,西安曝光“批量制造”二级运动员证丑闻,当年全市616名申请二级运动员加分的考生中,只有196人是名副其实的国家二级运动员。

    2006年,湖南省曝出“上千名体育特长生造假事件”,在应届高中毕业生体育竞赛优胜者统一测试中,3000余名报名参加复审测试的考生竟有1000余人缺考,大批拥有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的考生无法达标。

    2009年,浙江高考“三模三电”舞弊案曝光,考生只要交纳培训费和交际公关费,就可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

    无需再举更多的事例,透过厦门马拉松赛“假跑”的“冰山一角”,呈现的是整个高考体育加分的巨大黑洞。从小打小闹的地下活动,到肆无忌惮的集体造假,高考体育加分成了作弊“重灾区”,愈演愈烈,防不胜防。

    谁在放水 谁在受益

    众所周知,考生要获得高考体育加分,一般要经过两个程序:一是体育部门办理等级证书,二是教育部门复审测试合格。如今,作弊者频频得手,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纰漏?

    显然,厦门马拉松作弊者是在第一个环节上动了手脚。据组委会介绍,录像显示8900号选手冲线后,竟然出现了两个成绩,拥有者分别是来自山东省东方中学的8892号和8897号,而8900号的成绩没有出现。这表明,有选手一人佩戴两块芯片参赛,原本为防止作弊而使用的芯片,反倒成为作弊者投机取巧的工具。

    除了冒名顶替,作弊者还有其他招数。比如球类集体项目冒充“主力队员”,棋类比赛买通对手“让路”,甚至直接伪造等级证书。而一旦第一环节失效,复审测试就成了最后的“防火墙”。可惜,这一防线也并不牢靠。有的测试者在利益驱使下频频“放水”,有的地区为保高考升学率,一路绿灯放行。

    可以说,这些人费尽心思,目的只有一个——高考加分。作为一项选拔性考试,分数仍是现行高考制度的硬性指标,一分之差可能就会与名校失之交臂。于是,20分的体育加分成为一个巨大的诱惑,各种以假乱真、以权谋私的丑行频频上演。在此过程中,相关部门的监督不力,又反过来助长了舞弊气焰的嚣张,令整个高考公平性受损。

来源: 人民网   作者: 郑轶 颜珂 厉衍飞    编辑: 吴怡之

 相关稿件
·浙江规范“三模三电”高考加分 人数骤降八成
·河南:2010年高考首次统一实行网上报名
·河北:报名参加高考人数较上年减少约10%
·四川2010年高考报名考生须签诚信承诺书
·关注:高升学率背后高考状元县的陪读大军
·省美术类高考首次在禾城开考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