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的教鞭——记身患白血病的乡村教师赵鹏
2009年12月19日 10:35
在大方县雨冲乡一个叫油杉河的地方,有一个学校,只有两间教室挤着六个年级的119名学生,赵鹏老师和自己的妻子张梅9年来一直厮守在这片“巴掌大的天空”下,依靠一个月几百块钱的工资坚持执教9年。病魔将赵鹏击倒在病床上之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救治自己需要花费高达四五十万元的医疗费用,而是告诉妻子,赶快通知乡中心小学的李校长安排其他教师去给孩子们上课,千万别耽误了他们的学习。
油杉小学坐落在油杉河边,学校只有两间教室,校舍是一栋只有一楼一底的砖混结构平房,房子上是教师赵鹏正在砌的两间房子,原计划今年冬天这两间房子砌好后,赵鹏一家就搬进去,原来的房子因为还债已经卖给了别人。
蜿蜒的油杉河在这个深山里迂回曲折,抬眼看见的就是学校门口那座高高的山梁子。
山梁里散落着一户户人家,孩子们读书最远要走两小时山路,学校每天都尽量把低年级的孩子先放学,免得他们在路上摸夜路不安全,这里闭塞落后,不少年轻人早早就结婚,有的中年人还不到40岁就做了爷爷。
一年前,这里不通公路,完全依靠肩挑背驮。9年的时间里,赵鹏将一本本教科书从山外背进山里,为这个闭塞的地方点燃希望的灯。
◎坚守
“很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去了,他与妻子在这个山沟沟和这所风雨飘摇的油杉小学整整呆了9年。”
“赵鹏这个孩子最让我们感动的是这些年他和妻子张梅一直守候着这个油杉小学,拿着微薄的工资,干着最累的教学工作,前些年他们两个老师就要教6个班,语文数学都是一个人在上,教了这班又教那班,一天基本上不得休息。”12月7日,在前往油杉小学的路上,中心学校的校长李启荣告诉记者说。
在326国道大约500公里左右一个叫草坪的地方,汽车拐进崎岖的山路,穿过几个只有两三户人家的村庄后,再沿着只能供一辆车通行的通村公路前行,右边是深不见底的悬崖绝壁,稍有不慎就有跌落万丈深渊的危险。
过了两个山洞后汽车下两道拐就进入油杉河地界,远处听到学校传来的朗朗读书声。
学校和其他乡村小学没有两样,没有水泥操场,两个篮球架也没有办法支撑起来,就势躺在地上成了学生们课间最喜欢玩的地方,旗杆是一根比房子高的杉木做的。
“那边那个砖混平房就是赵鹏现在的家,但是砌房子的时候借债太多一直没有办法还清,现在为了还债已经卖给了别人,由于没有土地建房子,夫妇俩只好经过请示我们同意后在学校上面准备简单砌两间房住,为此我们还专门为他解决了2000块钱。”站在操场上的李启荣告诉记者说。
今年29岁的赵鹏出生在油杉河。17岁那年,赵鹏好不容易走出大山在大方县百纳中学读完初中。眼看着即将升入高一继续学业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父亲的生命,母亲也在10多年前就病逝,这个原本就很贫困的家庭只留下赵鹏和3个年幼的妹妹。
在那个年头,很多村里的年轻人都选择到外地打工挣钱,本来赵鹏可以选择和他们一样的生活,但是当他得知村里那所才办两年的私立学校快要垮掉的时候,望着村里的许多孩子面临失学危险,赵鹏接过了教鞭。
李启荣告诉记者,开始办学的时候,学校没有校舍,只好靠借民房和自家的住房当教室,没有课桌就用木板替代,所在的油杉村已经有了村级学校,油杉河办学点主要是根据这里山一家水一家的地势特点而设,外面的教师根本不愿意到这个地方教书。
赵鹏开始是一个人教所有的年级,教室成了复式班级,几个年级组合在一个教室里。后来“新”来了一位女老师,她就是赵鹏的妻子张梅。油杉河一带村民十分贫穷,不少人家孩子交不起书学费,交得起的有时候也要拖好几个月,夫妇俩一直就过着十分拮据的生活。
这些年看着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挣钱回来后,家里的房子盖成了砖房,有的买了摩托车,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赵鹏也曾经想过要带着妻子出去打工,但是这种外出的想法转瞬即逝,“从来没有给我们说不想教书的话,也没有给我们提更多的要求”,李启荣告诉记者说,“这种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就是在这样的9年贫困日子里,油杉小学的办学规模从当初的两个班4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6个班119人,校舍也从原来的借用民房到现在自己建起了两间教室和一间办公室。
来源:
贵州都市报
作者:
记者 张红成 编辑: 李茂
编辑:
夏一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