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粮食安全生产再次递交漂亮答卷

2009年11月20日 08:09

    昨天,天空飘起了雪花,王江泾镇双桥村的种粮大户吴水荣冒着严寒给稻田挖沟排水,等天气一转好就进行晚稻收割扫尾工作。进入秋季以来,秀洲的乡村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区农经局局长李荣伟欣喜地说,秀洲区粮食生产各项指标频频被刷新,今年单季晚稻有望创历史新高,预计平均亩产可达568公斤,与5年前相比,亩产增加了近20公斤,总产量将突破19万吨,超额完成总产量17.3万吨的粮食生产指标。同时,全区经济型粮食作物产量将突破3万吨。据介绍,秀洲区已连续多年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和全国粮食安全生产先进县(市、区)。

  多轮驱动

  打赢粮食安全战役

  “今年我们完成粮食生产指标一点问题都没有。”昨天上午,区农经局副局长何晓迪指着刚刚出炉的相关数据一脸的自信,“秀洲区粮食安全生产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

  据统计,今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为35.9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离不开科技的强有力支撑,为此秀洲区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将重点瞄准了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粮食生产的单产和效益,目前,新型栽培技术、病虫草综合防治保产技术、农田作业机械化技术等六大技术已经在全区普遍应用。

  今年秀洲区还创建了两个国家级万亩产量创建示范片、50个水稻高产示范方和500户水稻高产示范户,实现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等多个“统一”,其中高产创建核心示范方平均亩产单季晚稻可达700公斤以上,示范户比非示范户亩产高10%以上。同时,秀洲区还大力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队伍,通过开展优质高产示范竞赛扩大辐射作用,并集中力量建设8个到10个连片千亩以上的粮食安全生产核心产区,推进全区平衡生产。

  加快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粮食品质,是秀洲区提高粮食安全生产的又一大秘诀。何晓迪说:“目前全区有二等田近13万亩,占整个播种面积的一半以上。我们通过稻草还田、增加有机肥等多种举措,努力将二等田逐步转化成一等田,以改善粮食品质,今后市民吃起米饭来就更感觉香了。”据了解,今年将率先完成其中2万亩二等田的改造升级任务,力争用10年时间将二等田全部改造成一等田,届时全区农业基础建设和综合生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经济型粮食作物

  演绎精彩蝶变

  昨天上午,在王店镇庄安村的新奇特果蔬专业合作社,多名农户正忙着将挖出来的甘薯进行清理、分类,合作社社长莫水良开心地说:“今年甘薯亩产达2000公斤左右,纯收入3000元左右,是种植水稻效益的好多倍。”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该合作社甘薯种植面积已从原来的700多亩发展到如今的近7000亩,甘薯品质也不断提升,并打入上海、杭州、苏州、武汉等地超市。“我们明年计划将面积扩大到1万亩,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莫水良说。

  许多市民欣喜地发现,现在餐桌上除了米饭外,还经常有甘薯、马铃薯、玉米等。区农经局负责人笑称:“经济型粮食作物不仅是确保粮食安全生产的新生力量,改善了粮食结构,而且实现了传统农业的转型提升,帮助更多的农户致富。”据介绍,秀洲区在努力稳定粮食生产面积、产量和提升品质的同时,大力发展经济型粮食作物,着力提高全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前,全区大豆、蚕豆、甘薯等经济型作物复种面积达3.29万亩,产量达3.5万多吨,其中仅大豆、蚕豆的种植面积就有1.6万亩,马铃薯1300亩。

  “我们已经作好了长远规划。”据区粮油站负责人介绍,由于经济型粮食作物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农民增收优势,秀洲区将优化品种结构,扩大优质玉米、大豆、薯类的种植规模,到2015年,全区发展经济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将达5.3万亩,其中发展甘薯2万亩、玉米1万亩。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姜鹏飞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秋收冬种拉开大幕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