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大城小事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嘉兴文生修道院迎来彻底修缮

2009年11月6日 08:13

    市区文生修道院即将迎来保护性修缮!近年来,市政府对文生修道院的修缮计划屡屡受阻搁浅,关键原因是院内还住着50多户人家。前天上午,随着最后两户住户搬离,自7年前就开始的住户搬迁工作终于画上句号,百年修道院也终于告别损坏、迎来新生。

  最后住户的回眸

  前天上午,记者随市文化局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走进文生修道院,见证最后住户的搬离,见证文生修道院一个破落时代的终结。

  秋日阳光,照耀着大运河边这座曾经恢弘美丽的建筑。庭院深深,仿佛通向深邃的历史。文生修道院灰黄色的建筑轮廓依然庄严优美,只是墙体斑驳、门窗朽坏,不少地方已经变形开裂。在逼仄的楼道里拾级而上,木质楼梯吱嘎作响、摇摇欲坠……

  就在这近乎“危房”的建筑里,50多户人家住了十几年。三楼走廊房顶破了几个洞,透下的阳光使走廊内景物依稀可辨:遍布的水渍,时刻加速着木质结构的腐烂,住户杂乱搭建的灶台,使这里天天面临火灾隐患。

  “秋冬季节天干物燥,生火做饭容易引发火灾,让人继续住这里,无论对国家财产、文物建筑,还是对人身安全,都是不负责任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住户腾迁迫在眉睫。

  三楼的最后两户人家,各住一间房,每间不足10平方米,屋内拥挤杂乱,玻璃窗破损透风。现在,他们搬走了,等待他们的,将是市区徐王公寓里近50平方米的敞亮的产权房和便利的新生活。

  历史遗留问题的终结

  多年来,文生修道院因其文化内涵和建筑之美,一直令嘉兴人引以为傲,2005年还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但同时,其年久失修、人为损坏,也让各方人士痛心疾首、连年呼吁。其保护性修缮为何一再延迟?问题的症结,就在于里面的50多户租住户。

  “这是个历史遗留问题。”知情人士说,1969年,文生修道院划归嘉航总公司所用,这里也就成了该公司的宿舍,最多的时候,租住了52户人家。

  为了对修道院进行保护和修缮,市政府在2002年就启动了清退住户的工作。但对文物的保护和对民生的呵护,常常让执法者陷入两难境地。多次登门反复做思想工作、为住户争取政策优惠……在加快腾迁修缮工作进展的同时,相关部门一直在寻求对住户妥善安置的良策。

  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住户生活较为困难,腾退安置分为货币安置、产权房安置、廉租房安置三种形式,住户可自主选择。

  40多户人家陆续搬走了,余下几户也签约定期搬迁,由“租赁户”变成“产权户”。“只剩最后两户因提出要求不符合政策,未能签约。”市文化局文化执法人员表示,在历经长期的沟通、政策讲解、限期通知后,执法部门按照法律程序启动了强制腾退措施。

  百年修道院的新生

  “腾迁工作结束,从根本上解决了文生修道院遭受人为破坏的问题。”市文保所所长方包清表示,“相信修缮工作很快可以启动。修道院也将迎来新生。”

  文生修道院历经百年沧桑,究竟价值几何?据方包清介绍,时光回溯至1902年,法籍神父步师加来禾行医传教,建造法兰西嘉兴文生修道院,占地面积47.5亩,建筑面积5677平方米。它曾为天主教中国遣使会的唯一总修院,共培养155名神父派往中国各地。同时,它也是浙北现存的最大体量的西洋建筑。它的价值是多方面的,有人见历史之变迁,有人见文化之包容,有人则读出建筑之美。此外,院内90多棵香樟树树龄均在百年以上。

  有新人正以旧墙为背景拍婚纱照。“现在只有少数人来这里寻幽探胜。”方包清说,相关部门计划将文生修道院与天主教堂联合申报国家级文保单位,同时,正进一步明确文生修道院的功能定位,制定地块保护、周边环境整治和保护性修缮的规划方案,修缮完成后,相信其经时光雕刻的美丽,将惊艳世人。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杨 洁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