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新闻中心 > 聚焦秀洲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九成市民认为生活在秀洲很幸福

2009年11月2日 08:04

    眼下,房产是嘉兴市民的最热门话题之一。’2009宜居秀洲展活动即将于11月6日拉开帷幕,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了解秀洲房地产的市场现状,本版记者深入社区、街头开展购房调查,希望得到的一些资讯能给正打算购买房产的您提供一点帮助。

   卖掉老房子,装修金都佳苑的新房,这些天,刚刚搬家到秀洲新区的市民叶小姐忙得不可开交。入住秀洲区,叶小姐一家人可是早有打算,他们除了看中这里便利的生活设施外,更满意的是小区周边的绿色生态环境。“今年买房子的时候就看中这里的生态环境,小区附近有不少公园,就像我们家的天然氧吧。”叶小姐一脸微笑地说。

    一个美丽、宜居的城市是市民幸福生活的载体。记者日前在秀洲街头、各小区随机发放了80份有关秀洲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78份。根据设置的14项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秀洲区生态宜居特质的综合评价满意率达九成以上。

    城市功能配套满意率超96%

    在“您认为影响您在秀洲长期居住生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个问题中,参加调查的78人中有75人选择了城市功能设施配套因素,这说明有96%以上的市民都认为居住生活在秀洲很便捷。

    “大型百货商场、超市都在家门口,平时逛街购物、休闲娱乐十分方便。”家住嘉业阳光城的胡小姐说,尽管她每天开车上班要20多分钟,但还是说服家人将新房买在了秀洲区。确实,经过10年的开发,秀洲区的各项生活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衣、食、住、行等生活配套设施已一应俱全。近年来,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庆安国际幼儿园、秀洲现代实验学校等高端配套项目的引入,更为广大居民就医、子女就学解除了后顾之忧。

    九成市民认为幸福指数高

    在填写调查问卷时,家住秀洲花园的金先生告诉记者,每天晚上吃好饭,他总会和爱人一起到秀洲公园去散散步,他感觉秀洲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十分明显。不仅是金先生,调查发现,关于秀洲城市绿化、街头绿地、生态整治等方面,选择好、效果明显的市民占到了9成。不少市民表示,秀洲公园、春晓公园、运河文化公园、中央湿地公园、秀清休闲公园等城市公园的相继建设,为大家营造了一个适宜居住的绿色环境,提升了生活的幸福指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秀洲区又启动了集生态观光、时尚运动、主题娱乐、休闲旅游、商务会展等功能为一体的1800亩秀湖·中央生态公园建设,全力为居民构建一个公园般的家。

    市民期待城市越来越美

   “目前秀洲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您有什么建议?”在包括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城市噪声、街区的整洁程度、购物就医和就学的方便度等8个选项中,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和文体娱乐排在需要改进的前三。

    随着市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调查中,市民在充分肯定秀洲城市的建设设计、建设色彩、园林艺术、环卫保洁、道路交通等成效显著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意见。一些市民认为,在提升城市功能和舒适度时,还应建立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把城市建设和管理落到实处。也有市民提出,城市建设要和提升市民素质结合起来,要重视对市民文明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赵 丹    编辑: 张彬

 相关稿件
·秀洲镇级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
·瑞安市党政考察团来秀洲考察
·瑞安市文明创建考察团莅临秀洲
·秀洲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捷报频传
·秀洲业余农民画迷倒了专业老画家
·秀洲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争先创优热情高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