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曝书亭 > 原创文学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致秦时月先生

2009年10月12日 11:01

   九月四日《嘉兴日报·江南周末》的南湖副刊上,登载了秦时月先生《错将嘉兴当绍兴》一文。不仅是秦先生,近年来,嘉兴人为了央视名嘴李咏站在嘉兴场地上把嘉兴说成绍兴的事耿耿于怀,“有点郁闷”,不料,在今年七月又一届的同一个会上,换了一个娱乐圈人,又出了同类洋相。

  秦先生说:“细想起来,这说明在外省人脑海里绍兴的印象要比嘉兴深。按当下说法,也就是知名度的问题。”其实,岂止是外省人,我这个土生土长且做文化工作的本地人,虽然不会数典忘祖,错将嘉兴当绍兴,却也认为嘉兴的名气没有绍兴大,绍兴给我的印象也深得抹不去。

  无论从读到的史学、文学、艺术,还是切身感受到的绍兴的人文底蕴、人的个性特质,都比我的故乡嘉兴张扬得多,鲜明得多。

  以中心城市而言,它那庄严的大禹陵以及不久前才发展起来的祭奠盛典;它那卧龙山上旷古的越王台;它那奇特的印山越王允常的陵墓;它那兰亭的书圣神韵;它那青藤书屋的灵正之气;它那令人荡气回肠的秋瑾故居与古轩亭口;它那演绎过凄婉爱情故事的沈园;它那高亢激越的绍剧以及名震四海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和江南猴王世家……至于原汁原貌的名人故居,更是令人向往而又目不暇接。鲁迅、周恩来、蔡元培等等。光是鲁迅,直至今天,在中国,念完中学的人,从初一到高三都要精读他的二十多篇经典作品。而作品里写到的他的故乡和家里的情状,今天依然展示着原貌,供人参照拜读。

  这种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现实存在,使绍兴的历史文化可以进入、可以触摸、可以实感,其留给人的,远不是印象深浅的境界,像大禹、勾践、陆游、秋瑾、鲁迅乃至蔡元培的精神,已经成了民族心灵的一种文化符号、基础素养、崇尚目标。

  以马家浜文化为源头的嘉兴历史文化,毫无疑问,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天地人物,灿烂辉煌的,可惜大多是史志的记述、老人的回忆或尚未深度开发并展示的资源。有志于地方文化的人士,也由于种种原因,收获到的常常只是吉光片羽,更何况外省人呢。

  更有趣味的是,直接由草民创造的标识性的、广泛存活于生产生活领域而又传之久远的文化,嘉兴不及绍兴鲜明突出。秦先生说到绍兴黄酒,更说到毡帽。真是奇怪,一顶简单土气的毡帽,唯绍独有,是草民们冬夏春秋的必备。走遍神州,谁人不识。同样是水乡的小舟,绍兴人却是用脚划的,独步水上,风景一绝。这种古已有之的独特风情的广告效应,恐怕只能令我们妒嫉了。鲁迅一篇两千多字的小说《孔乙己》,被绍兴人用来创造出并将继续创造出巨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这又不能不使人佩服“绍兴师爷”们的精明能干。

  个性,鲜明的个性特质是一种地域文化遗世而独立的根基。鲜明个性的毫无作秀姿态的存在,是最好的宣传。黄裳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考察了绍兴的诸暨之后写道:“……文化水平不低,在过去叫做‘文风盛’;好勇也是越人的传统。两者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异的素质,表现在文学艺术作品上,就出现了一种不可替代的色泽。”而我们那时候,还被人说成“茅盾故乡文盲多”。

  在现时代,对历史文化的最好宣传是展示自己存有的可视的原汁原味的物质形状,让你古老而独特的历史变得具体可读。这不要说对于青少年,即使对于文化人亦然。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件二十多年前的往事。

  一九八八年秋天,嘉兴作协开笔会,请名师来讲课。我们想到了住在临近的苏州而又水土、文风相亲的著名作家陆文夫。我和李森祥驱车去请。陆文夫起先表示对嘉兴颇陌生。当我们说到是茅盾的故乡而且茅公故居完整地保护着时,他来了精神。“茅公是嘉兴人?……想不到我们只相距七十多公里。好,我去,带女儿琦琦一起去……”他的女儿在北京一所大学里教书,此时正因病在家休养。十月二十五日傍晚,我们把陆文夫父女接到嘉兴。二十六日一早,他就急着要去谒茅公故居。一路上,他兴致勃勃地指着窗外的桑田,说自己中学时代就读《春蚕》等作品,沉浸在美好的记忆中。到了乌镇,他对镇上的一街一巷、一店一铺都兴趣极浓。尤其是参观茅盾故居,他特别投入、虔敬。最后,故居的工作人员请他题词。他沉思一会,写下这样两句话:“昔日有语道不得,今朝道得又无言。”搁下笔,跌坐在藤椅里,久久怅然。后来,他说到茅盾当年顶着压力对逆境中的他竭诚提携的往事,一直感念在心。直到他的“右派”问题平反之后,可以去面见茅公了,茅公却已病重无言,成了他终生之痛。

  在嘉兴期间,讲课结束后,我们还请陆文夫和他的女儿参观了当年名气很响的灯具厂,买了好几盏很艺术很别致的灯具。不久,琦琦来信说还要买。她说,王蒙、李国文等陆文夫的好朋友到苏州来,在他们家见了这种灯,很喜欢。我与李森祥即买了送去。琦琦特高兴,说马上带到北京去。不知王蒙、李国文他们哪些作品是在嘉兴产的灯具的光照下写就的。

  知名度,就是这样产生的。正像秦先生说到的益友冰箱那样。

  说到经济,我们常觉得嘉兴处在沪杭之间,是谷底,难处多;其实文化的处境更甚,除了沪杭之间,还要加上处在苏州与绍兴之间。一北一南,吴越两个古国的都城之间。两个争霸的君主世代在此拉锯。嘉兴是他们的千军万马乃至使臣美女必经之地。肯定地,两者都在此留下过什么,但又似乎都扑朔迷离。要找准我们的个性定位,难乎其难。

  所以,要想不出现“错将嘉兴当绍兴”的尴尬,我们自己也还任重而道远。相信终于会有那么一天,我们把嘉兴建成知名度很高的城市。

  不过,到了那一天,我不希望外省人“将绍兴说成嘉兴”,把今天令我们郁闷的口误“还给”绍兴。因为此“兴”非彼“兴”,各自都要兴。万紫千红春满园,大家都开心。

来源: 嘉兴日报   作者:    编辑: 吴怡之

 相关稿件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