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奠甜蜜而又苦涩的爱恋
2009年9月21日 22:18
顺治十年(1653年),冯寿常十九岁。冯家来了个巧嘴的媒婆,寿常因此远嫁吴中。我们猜测得出朱彝尊心底的悲痛,甜蜜过后,苦涩随寿常的远嫁而至。心上人已嫁,如何换回曾经拥有的美好?“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我们同样来看《静志居琴趣》中的一些词句:
算天孙已嫁经年,夜情难度。(《金缕曲》)
绿叶清阴看总好,也不须频悔当时错。(《金缕曲》)
渠去日一帆春水。侬到日也一帆秋水。(《婆罗门令 九日》)
此恨绵绵,讵已每遇登高会,便洒登高泪。(《婆罗门令 九日》)
别离偏比相逢易,众里休回避。(《城头月》)
酒阑空有相怜意,欲住愁无计。(《城头月》)
明日别离人,未恋今宵月似银。只愿五更风又雨。飞到暮,啼杀杜鹃催不去。(《南乡子》)
别来诗句几曾闲。杂体江淹三十关首,都写伊看。(《卖花声》)
而今追忆曾游地,无数断肠花。(《少年游》)
凄凄切切。相思苦梦雨何曾歇。恁不似当年,绛唇含笑,而今剩有啼痕泪颊。(《幔卷䌷》)
我还可以举出很多。
出嫁前,寿常虽不是日日在眼前,但相见机会总还是很多的。总还可以幽会、顾盼,使恋情进一步发展。但是,出嫁后,相见是困难的,只有寿常回娘家时才可能见面。他们很珍惜在一起的日子,相聚是甜蜜的,甜蜜是短暂的,“只合并头眠,有限春宵,切莫负暖香鸳锦”(《洞仙歌东风几日》)。他们知道,苦涩将又要来临而且遥遥无期。苦涩缘于分离。分离前,相看无语,登高洒泪,对酒相怜,恨月光如银,愿风雨交加,想杜鹃啼鸣,只为多看几眼多叙旧情。分离后,“夜情难度”,只有为她写诗为她填词以解心头之痛。留不得,住不得,留下的只有无限的惆怅,无穷的悔恨,无边的苦涩。
寿常远嫁后,家庭生活不幸,丈夫早逝,儿子夭折,从此孤独幽居,终因相思成疾,含恨离世。朱彝尊在整理好《静志居琴趣》的第三年(1669年),写了一首长诗《风怀二百韵》(冒广生《小三吾亭词话》道:“其实《静志居琴趣》一卷,皆《风怀》注脚也.")诗中写道:“永逝文凄戾,冥通事渺茫。感甄遗物故,怕见合欢床。”如此悲戚,如此苦涩。
寿常倾慕自己,自己也喜欢寿常,自己也希望得到一段真正的爱情,但自己又是有妇之夫,相恋之人寿常又是小姨子,加上封建社会因袭的重担,我们可以想见朱彝尊对这段爱情的执著与勇气。
斯人已逝,芳魂永留。朱彝尊用词集《静志居琴趣》为那段带来甜蜜也带来苦涩的爱恋祭奠,既为寿常,也为未来能有勇气面对新的生活,化悲痛为力量,去经营自己热爱的事业:远游,入仕,写诗,填词……
朱彝尊誉为“一代文宗”,令人景仰,而他的词集《静志居琴趣》因刻写甜蜜而又苦涩的爱恋,表达出重情者的勇气和率真,同样使其彪炳千古。
来源:
朱彝尊研究会
作者:
胡兵辉
编辑:
吴怡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