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乡风采:走进大红大绿的秀洲农民画
2009年9月22日 08:51
秀洲,从马家浜7000多年的人类文明史中走来,演绎着融入长江三角洲改革开放潮流的执着;秀洲,从春秋吴越争霸的金戈铁马中走出,展现着美丽富饶的杭嘉湖平原上快速崛起的江南画乡的娇美身姿。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美誉标识在秀洲之上,让这块物产富庶、人杰地灵的江南水乡日夜滋生着现代的梦,繁衍着文化的根。秀洲,历代文风昌盛,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人文荟萃,名人辈出,有清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朱彝尊、生物学家陈世骧、医学家蒋志新等。京杭运河以蜿蜒的姿态贯穿着秀洲的整片土地,千百年来流淌不息。梅里灯会、一里街丝绸行市、长虹桥下千帆竞争的壮观虽已渐渐地从记忆中褪色,但新塍元霄民俗、栖真寺的香火、莲泗荡的江南网船会,以及曝书亭里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声却在缓缓地走进我们的视线。
秀洲人民世代勤劳朴实,富有创造精神,千百年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江南民间艺术,蓝印花布、雕花糕模、灶画、刺绣、剪纸等民间艺术陶冶和孕育了秀洲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同时也成为了享誉全国的秀洲现代民间绘画的源泉。
秀洲区是文化部1988年首批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1999年、2001年、2004年和2007年,一个小小的县级区分别承办了“全国农民画艺术大展”和三届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四次全国大展不但铸造了中国农民画画乡建设的辉煌,提升了秀洲文化的感召力,而且提高了秀洲区在全国的知名度。
25年来,秀洲区委、区政府一直以“打造农民画文化品牌,创作一批农民画精品,建设一批农民画创作基地,培育一支农民画创作队伍”作为画乡建设的目标,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在现代民间绘画领域占有重要一席。秀洲﹒中国农民画艺术中心已经成为全国画乡的交流平台;画乡名人—缪惠新等四位画家个人画室成为画乡一个新景。从2002年起,全区投入10多万元创建了6个镇级农民画创作基地,与教育联姻建立了26个中小学农民画后备人才基地,形成了遍及全区各镇(街道)2500多人的创作队伍。这些充满朝气的创作基地,不但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全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成果展上创造了“千名画童绘江南”的浩大场景,还为秀洲农民画带来了丰硕的创作成果。
近年来,“农民画秀洲制造”工程已经成为秀洲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工程。在秀洲农民画品牌铸造的25年间,“走向全国,走出国门”,积极构建农民画的对外交流平台一直是全区画乡建设的一个重点。区农民画陈列馆在1999年被定为嘉兴市十大对外开放窗口之一,至今已接待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香港、上海、陕西等国内外宾客近5万人次。油车港镇农民画家缪惠新的个人画室2004年8月建成,至今已接待许多名人名家,其个人在美国、法国、北京等地举办10次个人画展。秀洲农民画已在澳大利亚、美国、日本、加拿大等13个国家举办展览,有近3000多幅作品在海外展出,特别是2004年至2008年的“中法文化年”和中英“浙江周”中,秀洲农民画代表浙江四次参加展览。在加强对外交流的同时,秀洲农民画更加注重锤炼自己的品质与水准。美术创作更是一枝独秀。1988年以来,全区共创作农民画作品2600多幅作品,700多幅入选全国展,200多幅获奖,120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国际友人等收藏,200多幅被送往世界十几个国家展出;缪惠新、陈泉泓、冯云青、朱建芬、黄永安五位作者被授予“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称号。先后出版了《秀洲农民画》、《田园艺术》、《秀洲儿童画册》、《洛东儿童画》、《水乡童谣》等作品集。
“新的生活,新的感情,新的风格,新的技法”是贺敬之对于秀洲农民画高度浓缩的赞誉。
农民画是秀洲的一个文化标识。25年来,秀洲区积累的农民画品牌发展、人才培育、产业蕴育的成功经验,正在迁移到秀洲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一个以秀洲农民画为轴心的区域文化发展模式已初具规模。
9月,秀洲农民画又将在德国卡尔斯鲁厄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展出,农民画成了秀洲走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
来源:
区教文体局
作者:
编辑:
张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