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小村官在线 > 村官百味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田间地头建感情——记四川南江县桥亭村大学生村干部吴思衡

2009年9月21日 15:46

  2007年10月,大学毕业的吴思衡满怀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无限热爱,毅然放弃成都待遇颇丰的工作,回到偏僻的家乡,担任了巴中市南江县桥亭乡桥亭村党支部副书记。两年来,她用真心为民解忧,用实干引领发展,用业绩赢得信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奉献了青春和力量。2008年在大学生年度考核中被组织人事部门评定为“优秀”,同年被桥亭乡党委表彰为“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又被桥亭乡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

  田间地头建感情

  刚上任不久,村“两委”干部看到吴思衡瘦小的身材和稚气的脸庞,并没为村里来了大学生村官而高兴,反而陷入矛盾与困惑交织的境地。因为他们不知道大学生村官该做什么,能做什么,对大学生村官能否适应偏远山村的艰苦生活都心存疑虑。吴思衡明白,要消除干部群众的疑虑,就得“爱村如家、爱民如父”,就得放下“天之骄子”的架子,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人,就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来“镀金”,而是来干事的,她决心用实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她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察村情、访民忧、解民困,房前屋后、田间地头,到处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去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吴思衡来到桥亭村七社,看到吴祥佃老人正吃力的在地里锄草,她连忙走过去帮忙。火辣辣的太阳灼伤了皮肤、坚硬的锄把将双手磨出了血泡、滚流的汗水浸湿了衣衫,但她没有叫一声累,直到将整个玉米地的草锄完。就这样,她用自己的行动和热情感动了村里的人。村里的干部群众不再把她当作高不可攀的大学生村官,而把她当作自己的闺女、妹妹和大姐,有事找她咨询、有怨向她倾诉、有难请她解决。如今走进村里,一提起吴思衡,村民们眼中涌动的满是信任、感激和发自内心的喜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便成了桥亭村里的一员,群众心里有她,她的心里也装着全村群众。

  电子台帐明村情

  吴思衡有个习惯,在走访农户了解情况时,喜欢把重要的信息记在本子上。她在记录过程中发现,全村297户1107人如果都这样记录在本子上,不但不能一目了然,而且查找起来十分不便。于是,她利用自己熟悉电脑操作的优势,建立了一个农户信息台账管理系统,为每家每户建立了一张明白卡。在这张明白卡上,每个农户的家庭人口、收入状况、子女上学、产业发展、医疗保险、享受惠农政策等情况都清清楚楚。用同样的方法,她还制作了流动党员台帐、留守儿童台帐、外出务工人员台帐、贫困户台帐、贫困党员台帐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村情民情数据库。为了及时更新数据库里的信息,她定期到农户家走访,认真核实情况,及时更新台帐信息。有一次,县挂联部门到桥亭村慰问贫困农户和贫困党员,乡长要求去走访调查,吴思衡说:“乡长,不用了,村里的所有情况都在我的电脑里存着呢!”乡长不信,打开电脑一看,每个农户的情况都很详细,再找村支书核对,竟然无一疏漏。乡长感慨地说:“看来,选用大学生村官选对了,大学生干事就是不一样嘛!”又语重心长地对吴思衡说:“小吴啊,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你不仅要建好管好用好桥亭村的信息库,还要指导其他村建立信息库,要帮助我们乡提前进入信息时代哟!”乡长的话,使吴思衡陷入了沉思,也给她的人生竖起了一座新的路标。

  排忧解难赢民心

  在时代先锋王瑛同志的生前工作地,全县上下都在学习王瑛精神,吴思衡更是以王瑛精神为镜子,将群众利益视为已任,随时倾听村民声音,解除村民难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维护了农村和谐稳定。在农村,只要交纳生猪养殖保险,育肥猪和母猪死后,农户将获得1000元保险金的惠民政策。然而由于缺乏技术,有很多村民都因生猪死亡时原始照片等相关审定材料不符合要求而无法得到生猪死亡赔偿。得知此情况后,吴思衡自费购买了数码相机,免费为村民现场拍照。今年六月,年过6旬的袁桂宗老人养的两头肥猪和一头母猪不幸“中毒身亡”,夫妇俩急得团团转,吴思衡得知后,在下村的路上绕道走了三个小时山路,帮助袁桂宗老人用相机拍摄现场、写申请、复印证件、申请赔偿。当她把2000元的赔偿金送到袁桂宗老人手中时,袁桂宗老人流着眼泪,感激的说:“闺女,多亏你了,要不是你,我的经济损失就大了,我老两口就白忙活了!”听了老人的话,她心里更亮堂了:山区群众生活不容易啊,我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桥亭村五社山高路陡,经常停电,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吴思衡知道后,主动向乡政府汇报,并与电站负责人取得联系,希望尽快派人去查一查究竟是怎么回事,电站负责人说要等几天才有时间去看。吴思衡清楚,等几天不知道会不会有结果,于是她亲自跑到电站负责人家里,缠着他当天就去。经过检查,原来是线路老化严重。吴思衡与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沟通时提出自己的建议意见:筹资改造老化线路,既保安全又降低电损。她从组织人员、协调资金、购买电线做起,在短短的三天内让五社村民用上了放心电,寂静的夜晚家家户户在明亮的灯下盘算着明天的农事,那开心的场面让吴思衡明白,一件件在她心中的小事却是老百姓心头的一桩桩大事……两年来,她一声不响地干完这件干那件,她认为这就是她扎根基层的一份责任。

  科学决策兴产业

  山里的女儿总是记挂着家乡的发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一直是吴思衡的梦想。桥亭村山高坡陡,地理位置特殊,近几年来,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核桃产业上千亩,但由于缺乏资金技术,加之销售信息不畅,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种植、销售模式,产品大部分利润被小商小贩取走,村民利益没有得到根本保证。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的吴思衡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为使全村核桃能够更好地规模化种植、规模化营销,为农民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她和村党支部书记一道,积极向县扶贫开发办争取了10万元的扶持资金(原始股),以村党支部为龙头,发动村民“1+1”配股,于2008年1月成立了全县第一个“扶贫互助核桃产业”专业合作社,走出了一条“支部+基地+合作社”发展的新路子,推行了“六统一、一保护”的管理和服务新模式。同时将20名党员社员发动起来,成立了生产、加工、销售3个产业党小组,通过党员带农户建产业,带动村民尝试核桃、银花套种技术,嫁接低改优质核桃1000余亩。2008年2月,为进一步拓宽销售渠道,吴思衡向父母借款2000元,加上自己所有的积蓄,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互联网建立了核桃销售供应网页,搭建了核桃网络销售平台。一年多来,先后在网上发布产品销售信息500多条,签订销售合同13个,外地客商直接到合作社购买核桃达10万余斤。目前,全村核桃年产值达到130余万元,人均核桃纯收入1000元以上。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村民个人与专合组织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格局,村民们尝到了集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和依靠科技致富、依托信息增收的甜头。全村骨干产业形成后,吴思衡又积极思考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把村劳务变成一笔财富,于是他与支书一道,鼓励动员并组织全村富余劳动力300余人成批量的流入西安、河南等地务工,并帮助建立流党员党支部,一年来村劳务收入达到了350万元,较过去增收一倍,全村增收有了可靠的出路。

  灾后重建新家园

  受汶川“5.12”特大地震影响,桥亭村90%的农户房屋严重受损。灾情发生后,吴思衡把村民的安危牢记心头,第一时间与村“两委”干部一道,迅速将受灾农户转移到安全地带。并认真核实灾情,积极组织群众抗灾自救,主动挂包10户倒房重灾户。为了帮助群众早日建好新居,她一次次地跑县城、下村社,请专家、选地址、调土地,经常昼不得歇、夜不能寐!地址选好了,资金又出现问题,特别是桥亭村五社龙明发家,房子全部倒塌,家里仅有的粮食全埋在了废墟下。修房没钱买材料、请人帮忙没米做饭,信用社担心他的偿还能力,不愿发放贷款。为了帮助龙明发顺利完成重建任务,早日搬进新家,吴思衡积极与农村信用社协调,用自己的工资做担保,为他贷款1万元,并与乡政府其他工作人员一道,积极向民政局汇报灾情,为他争取重建补助资金2.4万元,基本解决了重建所需资金。倒房户袁仲明全家外出务工,得知家乡地震后从广东赶回,发现房子已成危房,无法居住。吴思衡知道后,及时为其宣讲政策,帮助协调,使他们很快住上了新房。在灾后重建中,吴思衡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一有空,她就会出现在农户家中,帮助督促施工和搬砖递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09年春节前,国家倒房重建补助资金全部补贴到位,桥亭村26户倒房重建户全部搬进了新居,个个倦意的脸上写满了笑意。

  凭着对群众的衷情、对困难的韧劲,吴思衡乐此不疲地奔波在桥亭村的各个角落,和着大山涌动的特有旋律,奏响了一曲大学生“村官”奉献在农村的青春之歌。

来源: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 岳晓燕 黄均 李正友    编辑: 夏一鸣

 相关稿件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