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虽身残,但志不残;他们有一颗向上的心,在不断改变命运。虽然不能拒绝命运的不幸,但却选择了自强不息,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人生变得多姿多彩,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刻苦的精神、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有这样一个团体,他们热心残疾人事业,关爱残疾人生活,助残事业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年如一年、日复一日,无怨无悔地付出,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们看到了默默奉献、润物无声的坚持。
自强不息人物: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油车港镇上睦村村民唐杏生早年因病致残,20多年来,先后开过服装厂、塑料厂,现创办“半岛农庄”,安置多名残疾人就业,20年来,他不计得失,无偿帮助众多病人重获新生,接送患重病的人去上海求医,被评为“嘉兴好人”。
残疾是不幸的,但残疾也可以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美丽。像唐杏生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洪合镇泰石桥村的徐金华,肢体四级残疾,19岁开始打工。1997年开始创业开设五金农具修理店,生活还算平平。2007年因为洪合羊毛衫发展很快,包装袋需求量很大,他开始转行生产羊毛衫服装包装袋,但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克服了资金短缺、技术缺乏等重重困难,经过几年努力,目前,年收入几十万元,生活喜滋滋。
“老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我不会抱怨社会,虽然不能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但我要做一个有追求的人,树立坚强的生活信念,去奋斗,去拼搏,去争取。”高照街道的顾定芳是残疾人专职委员,患有小儿麻痹症的残疾人,但对全村现有92户残疾人家庭,每年都要进行3至4次的走访,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每户残疾人家庭。对重度残疾人员和生活困难家庭每月至少进行1至2次走访,对患病残疾朋友基本上每星期都要抽空了解他们的情况,送去温暖。
帮助残疾朋友找到适合的工作,帮助残疾朋友办理残疾证、申领就业援助证,办理养老金续保手续……她真真切切道出了残疾人勤勤恳恳做事、不断进取的昂扬精神。在平凡的人生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爱心助残单位:
王江泾镇的虹亚小康阳光庇护中心,安置了残疾职工36名,其中12名有一点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被安排到企业工作,享受企业工人同等待遇,24名残疾人(完全没有劳动能力的和精神残疾的)安排在庇护中心疗养,进行康复活动。
为了保障残疾人在路上的安全,庇护中心在每周一至周五,都会用专车去接送残疾人到工疗站进行康复锻炼。同时为每位残疾职工按月足额缴纳所在区县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政策规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等社会保险;按月向安置的残疾职工支付不低于所在区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在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道路上,中心发扬“扶残、助残”的光荣传统,多次被评为区级、市级扶残助残爱心单位。
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日益提高,残疾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而越来越迫切。精神文化生活已成为残疾人不可或缺的环节。
王店镇半月残疾人文化艺术基地的设立,通过文化开启残疾人的心智,可以说,特殊艺术文化是残疾人事业最迷人的一部分,充满了无限魅力。基地内设残疾人摄影队、口琴队、合唱队、书画队和写作队,共有残疾人成员50余人,成立时间虽短,但已在全国、省、市、区残联及镇业余文工团送戏下乡活动文艺汇演中多次亮相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3年基地选送的小品《怒放的生命》在省、市残联文艺汇演中均荣获一等奖,在全国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获三等奖。2013年基地获秀洲区残疾人文化艺术示范基地称号,2014年基地被授予嘉兴市残疾人文化艺术示范基地,不断丰富了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文化助残良好氛围。
□照片由区残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