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昨天上午,在民盟嘉兴市委会的组织下,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的十几名学生来到嘉善县干窑镇范东村王家浜,对村里各个农户家新刷的白墙进行墙绘。王家浜是我市侨联确定的省侨联农村污水治理示范点,此前已经开展了河道疏浚、“三乱”整治、美化绿化等综合整治。看到白墙上“变”出一朵朵美丽的荷花,村民李金根高兴地说:“经过整治,水变清了,村庄干净了。现在墙绘一绘,村子更加漂亮了!”
记者从市委统战部了解到,今年初以来,我市统一战线主动对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五水共治·同心行动”,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形成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行动,“同心·治水”得到了各党派、各阶层、各团体的积极响应,取得了初步成效。
据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五水共治”,我市统一战线积极发挥人才荟萃优势,踊跃建言献策。今年全市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累计提交议案、提案和社情民意50多条,开展专题调研19次。其中,农工党嘉兴市委会《警惕基层“五水共治”带来的二次污染的若干建议》受到省领导的批示,致公党嘉兴市委会《加强水环境常态化监管系统建设》提议被列为省政协重点提案。担任“河长”和民主监督员的各民主党派成员有120多人次,他们主动督查河道治理,监督企业污水排放,其间还累计化解“五水共治”等相关纠纷50件。民盟嘉兴市委会组织“五水共治”绘画比赛,农工党嘉兴市委会进社区义诊分发治水宣传资料,九三学社嘉兴市委会开展科普巡回讲座,向群众广泛宣传“五水共治”。民革嘉兴市委会还突出法律界人士相对较多的优势,积极为“五水共治”提供法律支持,先后为46家涉水涉污企业开展了“法律体检”。在参与“五水共治”中,全市各民主党派累计捐款达150余万元。
与此同时,全市统一战线充分发挥资源密集优势,合力治污联百村。广泛开展“百企联百村·合力治污水”专项行动,引导组织浙(禾)商以捐款、包干河道等形式积极参与“五水共治”。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级工商联组织及行业协会、基层商会,动员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累计捐、投资金达2亿多元,其中,捐、投资在5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20多家;有323家非公有制企业与323个行政村结对,联挂、包干河道120多条,参与深度治理,形成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治水攻坚的“联合阵线”。秀洲区洪合商会会长主动与横泾桥社区联系,认领约2公里长的横泾桥港,投资治理,力求改善河道整体面貌。在参与治污的同时,全市非公有制企业还从我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积极参与“四换三名”、“两化融合”等工程,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行动,加大生产设备更新力度,加大环保设备投入,严格控制企业污染物排放,推动企业向节能环保型发展。
在“五水共治”工作开展过程中,我市栖真寺主动“承包”寺院门前的护寺河,不但把河边的垃圾堆清理干净,建成供行人驻足的小桥,寺院的监院宗修师还自驾小船,两年如一日清理河面垃圾,身体力行带动周边居民自觉保护水环境,护寺河面貌焕然一新。“我们以民族、宗教领域为突破口,积极发挥教育引导优势,有效助推了‘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据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市宗教界倡议“五水共治·五教同行”,将“五水共治”贯穿于日常的教务工作中,引导信教群众投身到“五水共治”行动中。海盐县佛教协会,龙庄讲寺、圆通古寺等一批宗教活动场所,也以认领河道治理、植树添绿等形式,参与周边水环境的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各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等共认领河道20多条,筹得善款58万元。
此外,我市侨务部门积极发挥联系广泛优势,助推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嘉善县干窑镇范东村王家浜被确定为省侨联农村污水治理示范点后,市侨联争取到50万元的浙江侨爱公益基金和一套价值30万元的污水管网处理设备,并落实配套资金和工作力量,指导范东村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等综合环境治理,以“房前屋后弄弄整齐”、“河里岸上弄弄干净”、“村庄家里弄弄漂亮”为目标,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目前,示范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已初显成效。不仅如此,在市侨联的牵线下,今年初以来已有多名海外治水专家应邀前来嘉兴考察,从区域统筹治水、污水处理、科技监测、科学治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在侨商助力“五水共治”过程中,还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市侨商会常务副会长蔡国伟与嘉兴国际商务区塘汇街道签署了捐资协议书,当场捐赠100万元,被市治水办授予“护水先锋”称号。目前,全市归侨侨眷和海外华侨华人捐赠治水资金已超过14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