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站·浙江在线 浙江新闻 图 片 数字报 彩票代购
 首   页 | 新闻中心 | 视听新闻 | 玩转秀洲 | 直通秀洲 | 画乡风采 | 曝 书 亭 | 镇街风采 | 部门联动 | 企业名片 | 新居民之家 | 图  库
 民生信息 | 大小城事 | 财经纵横 | 教育天地 | 休闲旅游 | 生活健康 | 文娱播报 | 时尚资讯 | 汽车世界 | 专  题 | 小村官在线 | 官方微博
19119年7月15日 周一
 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专题 > 秀洲吹响“五水共治”集结号 > 基层信息
 精彩推荐
作风“新常态”擎动现代化田园“秀洲梦”
菱歌悠扬菱桶竞渡擦亮南湖菱文化“金名片”
秀洲开展"七进七种"宣讲服务进农村文化礼堂活动
嘉兴创建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交出“中期答卷”
秀洲区完善活水机制逐步改善河道水质
防汛升级 秀洲启动基层防汛防台体系规范化建设
嘉兴"十三五"规划编制启动 编制思路进一步创新
在活动中体验古老民俗文化 秀洲小学生亲近"非遗"
转职能 转方式 转作风 “三转”转出秀洲新气象
秀洲区20多个楼盘亮相嘉兴夏季房博会
 图 片


关停喷水织机 做起河岸绿化

2014年8月25日 15:24 [ ] [打印]


 
  整治前沈家浜河道北段

 
  整治中沈家浜河道北段


  整治后沈家浜河道北段

   
  

    照片由王江泾镇治水办提供


  ●秀那河

  沈家浜河道位于王江泾镇古塘村,全长540米,西与长条港相连,东为断头浜,河道宽15米、深2米,闸门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水体无法流动,河底淤泥较多。沿河两侧共有民居83户318人,有喷水织机4户39台,20头以上生猪养殖2户,沿河两侧水稻种植250亩。

  喷水织机污水直排河道、垃圾随意抛洒入河、养殖生活污水就近排放入河……作为一条自净能力极弱的断头浜,沈家浜在各种污染源的交叉作用下成了一条“黑臭河”,也成了典型的“垃圾河”,沿河景象不堪入目,周边居民怨声载道。用治水人员的话来说,这是一条十分考验治水能力的河道。

  今年以来,随着“五水共治”的全面启动,沈家浜每天也在发生着令人惊叹的变化。河面垃圾一扫而光、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倒映在粼粼清波之上的是河岸边郁郁葱葱的绿化植被,当记者来到沈家浜岸边时,这幅美不胜收的田园生活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读者戚宇给@南湖晚报官方微信发来消息:

  你好,我是嘉兴秀水专修学院会计专业的大二学生,家住秀洲区王江泾镇古塘村沈家浜4组,我们家沿河居住,打开窗就可以看到沈家浜河道。

  听爸爸妈妈说,在他们刚刚结婚的那时候,临水住的人家在全村是最让人羡慕的,河道里可以捉鱼、洗衣、取水,还可以坐船。然而河道给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只是停留在我父母的印象和描述中,从我记事起,对这条河的印象便不怎么好。

  在我的印象里,河道带给我们的是糟糕的生活环境,以前只要走到河边,一阵阵异味便扑面而来,河道里到处都是垃圾,推开窗户就像是看到了一个大垃圾场,一到夏天还会滋生许多蚊虫。有时候,我非常讨厌甚至怨恨家门口的这条河。

  我对这条河的看法从今年开始发生改观,我们学校是寄宿制,每个周末才能回到家里,从今年3月开始清理河道以来,我感觉每次回家都能看到河道的新变化。现在,无论岸边还是河道里,都比以前要干净太多。在学校时我会带着自豪和同学说起我们沈家浜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让我越来越热爱自己的家乡。

  ●水之变

  傍水而居是人类的天性,在河道密集的江南水乡更是如此。嘉兴因水而兴,在嘉禾大地的版图上,但凡有水的地方,便一定有枕水而居的村落。在王江泾镇古塘村,沈家浜既是一条河流的名字,同时也是这条河边的村落的名字。千百年来,沈家浜人的衣食住行都与家门口的这条河息息相关。“我在这条河边住了快30年,对这条河很有感情。刚刚嫁到这里的时候,家里吃水、洗澡都是直接从门口的河里取水,那时候的水真是特别干净,河里刚刚提上来的水,哪怕放一整天也澄不出杂质来,每天清早,村里的妇女都会成群结队来到河边洗衣、聊天。这样的场景到现在我还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我希望有一天这条河还能变回去。”家住古塘村沈家浜4组52号的钱洪妹告诉记者。

  一个“变回去”的期望

  为何村民对这条河寄予的期望是“变回去”?钱洪妹告诉记者,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村里经营喷水织机的越来越多,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道。“河水的水质变得越来越差,周边的居民于是也不再注意卫生,生活垃圾随手就扔到河里,先前还能直接喝的水,没几年就被糟蹋得连洗拖把都嫌脏了。”

  钱洪妹的说法得到了古塘村党支部书记陈永明的认同,他表示,在号称“衣被天下”的王江泾,纺织业是许多家庭赖以谋生的“饭碗”,“在我们古塘,全村的梭织机最多时曾高达900台。”2003年起,古塘村开始淘汰梭织机,迈入“无梭化”时代,与此同时,喷水织机带来的水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淘汰之前,沿河喷水织机共有4户39台,虽均有治理设施自行处理,但不排除有设施运行不正常或超标排放现象,给河道带来影响。河道周边地势低洼,闸门常年关闭,水体自净能力严重削弱。此外,禽畜养殖污水、居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也都是河道污染的重要因素。”陈永明介绍道。

  从清清碧波到垃圾满河,这是沈家浜的第一“变”。今年以来,沈家浜迎来了第二“变”。王江泾镇治水办副主任郁海华告诉记者,随着全镇“五水共治”工作的启动,古塘村实施河道清淤、垃圾清理,并实施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等整治工程,落实长效保洁制度,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建设,沈家浜的水质明显改善、面貌焕然一新。在整治过程中,劝退了沿河的生猪养殖,淘汰了9户83台喷水织机。


  一份深藏心底的歉疚

  浇水、捉虫、施肥、剪枝……在沈家浜河道边,常常可以看见古塘村村民冯桂荣忙碌的身影,像是一个正在打造着自己得意之作的园丁。对于冯桂荣来说,每天照顾好河岸绿化已经是一种习惯。

  家住古塘泾1组的他同样傍水而居,对于眼前这条河,他始终有一份深藏心底的歉疚。冯桂荣告诉记者,自己从事纺织业已有26个年头,从无梭织机到有梭织机,他一直以此为生。“喷水织机污染河水,说难听点就是害了咱们的子孙,从事这个工作是为了养家糊口,但我心里一直觉得不是长久之计。今年治水工作开始后,村里找到我们商量,我当时就表态愿意淘汰织机,虽然对我们来说损失不小,但好的环境是买不来的啊。”冯桂荣说。

  冯桂荣说到做到,那天以后他家的织机就从未开动过。忙碌惯了的冯桂荣有些“手痒”,随着“五水共治”工作的顺利推进,冯桂荣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自己可以为治水作贡献的机会。

  “河道清淤基本完成后,我得知河岸绿化也即将开始,就到村里向书记请缨,因为我年轻时也曾专门钻研过绿化,怎么栽种、如何搭配、怎样养护,我都非常了解,可以说还是很有自信做好这个工作的。”

  在冯桂荣的带领下,村里几名村民与他一同将河岸绿化工作“承包”了下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冯桂荣为沈家浜穿上了一件量体而裁的生态“绿衣”。


  一次“共建美丽古塘”的倡议

  来到古塘村沈家浜岸边,一张《投身“五水共治” 共建美丽古塘》倡议书被张贴在河道边的墙面上。这是一次由古塘村妇代会发起的倡议,“妇女姐妹们,让我们以对未来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从自身做起,从每个家庭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积极投身‘五水共治’行动,为建设‘美丽古塘’贡献一份力量。”倡议书如是写道。

  如何调动沿河住户的保洁积极性,经过一番思虑,陈永明想起了借助妇代会的力量。村里将每户房前屋后1米范围内的空地、污水和臭水沟、垃圾河划入了家庭包干植物责任区。

  走进沈家浜4组52号,这座宽敞的农家小院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与治水的成果相得益彰。小院的主人钱洪妹表示,平时自己只要在河道边看到垃圾,就会回家拿来扫帚和簸箕清扫掉,“政府把河道治理得这么好,周边要是再像以前那样脏乱,自己也说不过去。”

  ●记感悟

  从一条典型的黑、臭、垃圾河,成为全镇“五水共治”的“样板河”,在这个过程中,沈家浜实现了“浴火重生”般的变化。

  采访中,给记者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河道周边居民对治水工作的全力支持和配合。现在在沈家浜,无论男女老幼,只要谈起家门口的这条河,自豪之情便油然而生。沈家浜河道整治启动后,村民积极参与,从自身做起,有的为整治河道献计献策,有的出工出力,有的主动清理河边杂物,环保意识显著增强,维护河道周边的清洁、卫生已经成为他们的共识。透过这些表现,不难感受到河边居民那一颗颗淳朴的爱河、爱乡之心。

来源: 南湖晚报   作者: 晚报记者 曹起铭 通讯员 朱维达 沈鑫 制图 张利昌    编辑: 林越琪

 相关稿件
·捐资治水 植树栽花 扮亮家园
·中小学生暑期实践助力"五水共治"
·秀洲:截污纳管遍城乡 加快污水管网建设步伐
·秀洲:截污纳管遍城乡
 
秀洲区新闻网络信息中心 - copyright © 2009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法律声明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平台支持  浙ICP备09103386号  浙新办[2009]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