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当鲁甸发生地震后,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队在院长王天朝带领下,一共派出5批32名队员奔赴灾区救治伤员。医疗队负责有巧家县人民医院、仁安医院、县中医院、兴远医院等4家医院的伤员救治工作。截止8月12日12:00,共收治190名伤员,开展手术及有创治疗96台次。目前,临床救治工作重点正逐步转为康复指导及心理疏导治疗。
在地震灾区,救援队员们连续奋战不分昼夜抢救生命的景象让人难忘,无论是凌晨3、4点,还是午饭时间,只要一有伤员送来,队员们马上起床或者放下碗筷,投入到医疗救治中。每天队员们都拿着笔记本,奔忙于负责的4家医院伤员的伤情评估、早查房、晚上查看术后伤员、制定手术及治疗方案。
在救灾过程中,有的队员为争分夺秒抢救生命,40多个小时不眠不休,连做3台开颅手术;有的队员得知灾区群众的困难,立即为灾区捐款捐物;有的队员看到当地医院缺乏重症患者护理知识和经验,主动提出并为当地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在灾区,救援队员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每个人手里都有一个本子和一叠厚厚的表格。原来,为确保危重伤员的救治工作,尽最大可能让每一位伤员得到高效高质的医疗救护,医疗队实行一个专家负责一个重伤员。每天他们查房时手上总拿着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每个伤员的伤情、主管医生、诊断及注意事项。正因为如此,就算伤员再多,救援队员对每位伤员的伤情都了然于胸。
在每天下午召开的医疗救治指挥部工作例会上,每位专家把笔记上记录的所分管的伤员伤情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例会结束后,还要对术后伤员进行再次查看。
在灾区,每天近40度的气温,队员们每天满头大汗,不仅要完成查房和手术,还要帮助当地医院治疗危重患者。为了重伤员不用搬动就拍X光片,队员们把1吨重的床旁X光机和打片机推到巧家县人民医院住院部4楼。豆大的汗顺着面颊流下来,队员的白大褂都穿出了汗渍。
然而救援队员们却说:“累点没关系,关键是抢救生命。只要能把生的希望带给他们,我们做什么都行。”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邹弘驹在手记中写道:光的温暖,源于黑暗的希望,光的美丽,源于多彩的变化,光的珍贵,源于生命的延续,对生命的尊重,在灾区每时每刻都得到印证,这里只有相互的交付,你信我,我保守医者的信念,你信我,我必尽力托起生命的希望,在灾情面前展现人间大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