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天从市人社局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创业载体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我市近日出台了《嘉兴市大学生创业园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简称《办法》),明确了申报认定标准、奖惩机制等,还将园区分为市场型、楼宇型、门面型、厂区型等七大类。
大学生年轻有激情,敢闯敢干,接受新事物能力强,最适合创业。况且,随着人类社会迈入互联网时代,IT、电商、创意产业的勃兴,过去那种靠资本、时间堆出来的“成功模式”已不再适用。环顾中外,无论是扎克伯格还是马化腾,都是在年轻的时候掘到了“第一桶金”。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蜗在某个小单间里捣鼓事的一群年轻人,明天说不定就会成为百万富翁。而这也提醒我们,得青年者得天下,为年轻人创业搭把手、帮个忙,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几个人的就业问题,更是在投资城市经济的未来。
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这些年,从举办各种形式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到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创业大学生各种优惠,再到启动“大学生创业圆梦行动”,提出并实施创业帮扶、人才培养、指导服务等大学生创业五大计划……我市在力推大学生创业方面可谓动作频频,亮点纷呈。而此次出台的《办法》,则可视作是五大计划的具体实施。
据了解,截至今年7月底,我市的大学生创业园数量已达83家。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产业方向又不明显,结果既不利于政府的规范管理,也给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困惑。现在,随着《办法》的出台,以及相关认定工作的启动,无疑将进一步推动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规模化、产业化,而这不仅方便了创业大学生按门类选择园区,对号入“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创业园自身的平台作用,促进同一产业、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竞争。
其实,无论是五大计划,还是《办法》,目的都指向同一个方向:给刚刚起步创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帮助、更温馨的服务,尽可能降低失败的风险,提高创业的成功概率,进而提振大学生群体自主创业的信心。唯有如此,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大学生加入到自主创业的队伍中来,这不仅将为大学生的发展提供机遇,也必将增强嘉兴经济的活力。